北京版《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

文章 2019-07-12 20:16:54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连段成篇的,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几处景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两处景物,当一名导游,把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当中积累词语。

教学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阅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2.体会按总分总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背诵第7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媒体:

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背诵,总结景物特点,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

2. 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 学习写法写一处景点。

教学重点:

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