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工作总结范文2017

文章 2019-07-12 22:23:22 1个回答   ()人看过

近年来,受"重发展,轻环保;重生产,轻生态"的思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受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等的复合污染,农村环境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欢迎来到CN人才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环境治理工作总结范文2017,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环境治理工作总结范文2017

自2017年1月,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启动“三线三边”环境治理行动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省市文明办工作部署,经过近3年时间的集中攻坚,不仅在“三线三边”范围内的垃圾污水、广告标牌、违章搭建、非煤矿山和绿化增植等“四治理一提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且在向“三小”(小河、小路、小村庄)延伸整治中,通过“四个一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示范公路、示范景区、示范村、示范镇)建设为抓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实现了环境整治全覆盖。在治理中,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群众支持,机制长效发力的环境治理体系,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赢得了城乡居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一、工作成效

近三年来,全县山下在“三线三边”范围内围绕“四治理一提升”整治内容,特别是在开展“三线三边三延伸”环境整治中,我县创新实施工“四个一”示范工程,即在全县建设一条示范路、建设2个示范景区、建设2个示范乡镇、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示范村,将“四治理一提升”融入到“四个一”示范工程的创建标准中,还将文明村镇、美丽乡村、园林城市创建等诸多工作列入其中,通过示范引领逐步推广全县。在“三线三边”范围内,已完成合九铁路太湖段治理35公里、G50太湖段治理27.11公里、105国道治理28.75公里,县乡道路治理333公里,治理河湖沟渠323公里,拆除大型广告牌4306块,拆除违章搭建46328平方米,关停非煤矿山10座,完成复绿治理8座,“三线三边”绿化面积26220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垃圾污水治理。清理曾经随处可见的暴露垃圾、积存垃圾是“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建立农村环卫处理长效机制是关键。全县上下对暴露垃圾集中点、卫生死角和河塘沟渠进行集中清理,前期全县共清理暴露、积存垃圾20488吨。在环卫长效机制方面,全县建立了“村集中、乡转运、县(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为解决居民垃圾投放的问题,实现“户有门前投放点”,全县各乡镇新购置环卫桶3万余个,新配备卫生保洁员190人,新增环卫车辆104辆,新增垃圾箱3288个,加上农村洁化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添置的环卫桶,基本达到全覆盖。各乡镇均实行了镇村环卫社会化、市场化运行,百里镇吴畈村、大石乡棠林村采取财政和村集体补贴、住户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运营机制,把环卫保洁纳入村民自治,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得到村民的认可与拥护,工作模式运转良好,全县其他乡镇和行政村结合自身实际,均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环卫保洁机制。

(二)广告标牌治理。各乡镇按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对无主、破损、过期、违章的广告牌进行清除,共拆除违法广告牌4340块。由城管局负责,对城区及周边公益广告占比不足30%的情况进行了整改。坚决治理落地广告招牌是我县广告标牌治理的一个重点。根据指挥部的要求,105国道城区段,由执法局克难攻坚,如期完成了近千块落实广告招牌的清理,汤泉乡首创采取商家冠名赞助,统一制作店招并上墙固定的方式,找到了一条政府、商户、品牌三方接受满意的出路,从根本上解决了落地广告招牌治理难题。其他乡镇借鉴做法也已按此模式实施,落地广告得到有效治理。

(三)违章建筑治理。违章建筑治理是“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的核心难点问题之一。我县迎难而上,部分乡镇基本攻克了拆违难题,新仓镇、徐桥镇率先采取行动,以治理违建为龙头,带动其他治理提升,采取的“两直接、三带头”的工作方法和“自行拆除,政府适当补助”的清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基本拆除了集镇违章搭建的棚屋。以整治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为重点的105国道城区段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实行县直单位包保责任制。105国道城区段632户1112间违章搭建经过包保单位无数次上门做工作和市民支持下得以顺利拆除。在此基础上,县城管执法局乘势而上对新老城区的1578户1976间进行拆除。结合“三线三边”范围内的美好乡村建设点改貌和各乡镇已拆除的部分违建,全县集镇区和公路沿线的违章搭建共拆除6000多处。

(四)非煤矿山治理。非煤矿山裸露山体的治理复绿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整治工作,但裸露山体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的影响不容小觑。根据县国土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采石场有11座,另有已关闭采石场10座,8座展开复绿治理工作已完成,剩余的正在编制非煤矿山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设计方案,已向省国土厅提出了项目申请。

(五)绿化改造提升。我县森林覆盖率较高,共完成绿化面积22060亩,补植各类树木4.13万株。县林业局制定了105国道沿线绿化提升方案,并支持工程经费10万元,由公路局实施的补植补栽已基本完成。今年10月18日又启动了S211省道绿化提升工程,全长12公里,总投资1182万元,日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12月底全面完工。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县环境整治范围已从“三线三边”向“三小”延伸,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但难度在于整治成效能否长效,除了靠政府引导,长效机制发挥,还取决于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三、下一步持续推进的思路和举措

下一步工作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工作重点由环境治理逐步转为提高广大群众文明素质上。目前,已完成“四个一”示范工程建设,对全县示范村、示范镇、示范景区进行验收,加快S211示范路建设。总结成功经验,在全县进行推广。结合全县文明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全县“文明创建 从我做起”大讨论系列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让更多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二】环境治理工作总结范文2017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指挥部对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安排部署和天福镇无铁路的实际情况,我镇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辖区内的公路、河道沿线环境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到目前为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广泛宣传

我镇高度重视“三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并召开了镇、村干部参加的“三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专题会。会上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牵头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通过讨论制定出关于“三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会后,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在福兴社区集中开展宣传2次,向各村发放专项整治宣传资料500份。宣传范围覆盖了全天福镇20个村一个社区。为此次专项行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

为了督促各村社做好公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严格按照“三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来开展工作,保证此次专项行动获得明显成效,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公路、河道的治理范围、内容和责任划分。同时安排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对工作落实好、阶段性治理到位的,进行了通报表扬,对工作推进不力、治理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了通报批评,并限时整改,跟踪整改结果,直到整改到位为止。

三、治理到位,成效明显

此次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到7月25日为止,天福镇辖区内的县道、乡道、村道周边的卫生死角都进行了集中清理,公路沿线乱摆乱卖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对公路沿线乱搭建的违法建(构)筑、非法设置和与周围环境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的广告牌等共拆除8处,维护了公路周边的容貌秩序和正常通行功能。对以拦河水闸、水坝、小河桥梁等周围水域的水面漂浮物进行了集中打捞,对河道进行了疏浚清淤,并且对河岸1.5米以内阻碍行洪的林木、竹子进行了砍伐,解决了河道堵塞、河泥堆积、杂草丛生、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乱搭建、乱倾倒、乱采挖等“三乱”行为进行了集中清理,提高了河道的防洪和通水能力。

四、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镇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城乡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此次专项行动时效性较短,环境问题容易反弹,致使公路河道环境无法得到根治。三是未完全形成一个科学的监督机制来巩固此次专项行动的成效。

五、今后的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加大对公路、河道沿线环境治理力度。一是加强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教育,提高村民对生存环境卫生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形成讲究环境卫生的自觉行动。二是继续坚持专项行动的工作态度,确保公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不反弹,取得实效;三是逐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巩固专项治理成效,从而使公路、河道沿线环境状况明显改观,全面提升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水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