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文章 2019-07-12 22:27:22 1个回答   ()人看过

环境综合治理:是指针对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而已经或可能对于土地、水资源、大气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资源引起的污染破坏而采取的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欢迎来到CN人才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2017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一:

20xx年,开江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治理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照“铁腕治脏、重拳治乱、全面治差”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五十百千” 、“一五二一” 和“省卫”等争先创优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五乱”治理、风貌塑造、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达市城乡环境治理办〔20xx〕70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县20xx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和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重点工作。一是开展了“五十百千”创建工作。今年4月,我县成功创建全省城乡环境优美示范县城、7个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村(社区)。4月6日,县委罗书记陪同市委焦书记出席了四川省城乡环境优美示范县城、镇、村命名大会。二是开展了“一五二一”创建工作。今年4月,我县2个镇7个村创建为全市城乡环境优美示范镇、村,5名环卫工人、4名工作人员分别被表彰为“优秀环卫工人”、“先进工作者”。4月28日,我县在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会上作书面交流发言。三是积极开展20xx年度省、市“环境优美示范”镇、村创建工作。6月上旬,我县申报了1个镇、6个村,争创20xx年度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村,同时开展了市级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四是积极开展“双年”竞赛“三创”实践活动。我办制定了《开江县治理办“双年”竞赛“三创”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环境创优实践活动,提前完成创建工作和各阶段性任务,获得县委目督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的联合督查通报表扬2次。五是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今年10月31日,我县顺利通过省创卫工作组考核,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六是积极筹备全市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和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会。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全市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筹备工作方案》(开江委办[20xx]109号)。我办督促、指导乡镇、县级部门迅速启动并有序推进相关工作。11月28日,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

(二)宣传工作。一是迎接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彰显环境整治成效。迎接了省电视台《巴蜀万里行》栏目采访,我县普安镇风貌塑造及金马山群众休闲广场等6个亮点在省电视台进行了播报;迎接了省文化旅游频道对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和王成县长的专题采访,对城区两河工程、城市道路拓展工程等8个亮点进行播报;省电视台对我县城乡环境优美示范县城、村进行专题采编,对我县观音阁村、转洞桥村等6个村庄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对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文字及图片资料主稿7篇,编辑成书下发全省各地;四川党建对我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的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接受了《四川农村年鉴》和《让四川更美丽》编委会对我县的专题采编和报送,其中,开江县入选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选介。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为营造良好宣传氛围,由我办牵头,积极联系宣传部、广电局等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对城区废旧广告牌及时更换,在城区外围的公路干道沿线增设了400副道旗宣传标语,营造良好氛围;合理选址,结合建设宜居城市标准对街牌及公益广告位进行选点设置了电子滚屏宣传橱窗和LED显示屏宣传点位;开辟电视专栏,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栏节目,每晚8点15分定时对问题突出的地段进行公开曝光,对整治效果较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截至目前,县电视台曝光和表扬相关单位50余起,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民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三)日常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有序推进工作。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具体工作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开展。今年9月,我县进一步完善了《开江县责任一条街工作制度》,对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涉及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管、一套班子负责”的工作机制,一个一个地向前推,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将城区各街巷分为106个责任段,每个单位挂包一段责任街,每名县级领导联系4至5个单位和1个乡镇,扎实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形成了“党政齐动员、社会齐参与、全民齐动手、人人享成果”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基础建设。为不断完善城镇设施和城乡环卫设施,我县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在全县新增果皮箱400个,新建垃圾池195口,维修垃圾池300余口,新增五十铃集装箱10个,安装交通标志100余套、人行隔离护栏1700余米,施划交通标线8000余平方米,铺设地砖2万余平方米、路面铺油10万余平方米,共补植补栽行道树4500棵,维修或更换人行天桥护栏1285平方米,启动建设乡镇垃圾填埋场4个。三是强化专项整治,狠抓“五乱”治理。注重联合执法,针对城区存在的垃圾乱扔、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建材占道等突出问题,多次开展了以城管办、交警大队、运管所、住建局、工商局等部门联合行动的专项整治。科学规划整治。今年10月,对城区鸡鸭、水果、小商品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将水果市场集中规划在德惠超市步行街,将小商品零售市场集中规划在接龙桥街,将鸡鸭宰杀市场集中规划在东街临时农贸市场,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提升了城区整体形象和档次。四是强化“三线”治理,搞好风貌塑造。开展“三线”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对公路、铁路、河流沿线及两侧可视范围内,开展集中治理,清理垃圾、杂物、路障,加强沿路绿化苗木的维护和补植,进一步营造整洁优美的交通环境。在城区和部分乡镇实施风貌塑造工程。目前,在城区完成了城普示范一条街风貌塑造,以及澄清河、蕉溪河、清河东路建筑风貌打造3个项目,共涉及住户367户,门市469个,临街立面装饰面积2056平方米,改造规范弱电管线5300米;在乡镇主要完成了普安镇三岔路至罗家院段风貌塑造、金山综合体和宝塔综合体风貌塑造、新宁镇双河口至讲治镇达万高速公路互通段风貌塑造,塑造道路共计45000多米,涉及2300多户。五是强化监管督查,严格追踪问责。对城区坚持每天督查,对乡镇坚持每周督查,对督查通报的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实施电视台公开曝光,并严格按照“三色督办卡”制度发放“白、黄、红”牌,同时县纪委按照相关规定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严肃问责。六是建立规章制度,落实长效监管。今年9月出台了《开江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办法》,对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划分,避免了职责交叉、权限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着力解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该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难题。建立环卫队伍管理机制,下发了《开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县级部门委托乡镇执法的通知》、《全覆盖清扫保洁机制》等文件,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建设和经营。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紧张问题亟需解决。全县保洁人员工资、设施设备添置、基础设施建设、风貌塑造、日常工作经费等资金缺口较大,需要多方筹措及时解决。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围栏短缺,导致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二是建筑垃圾倾倒点位未作规划,导致大量建筑弃渣乱堆乱倒,得不到及时清运。三是建筑工地建设管理不规范,施工车辆“抛、洒、滴、漏”、带泥上路、脏车入城等现象较严重。

(三)垃圾处理机制有待加强。全县已有84个行政村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机制,但还有110个村尚未建立,同时各乡镇除任市镇建有垃圾填埋场外,其他乡镇垃圾处理及卫生填埋场建设还有待探索完善。

(四)“五乱”现象时有反弹。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面宽量大,加之市民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导致“五乱”现象时有反弹,往往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又反弹”的怪圈。

(五)市民卫生习惯有待提高。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府热、群众冷”的被动局面,特别是部分村、社的工作还相对滞后,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全民抓环境治理的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2017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二: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治理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扎实开展“五治”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全县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现将我县2017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开展“五治”工程

1.治脏方面。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对城区主干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加强清扫保洁力度,对乡镇场镇、主公路、村道沿线、居民房前屋后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垃圾乱扔乱倒、杂物乱堆等进行整治。组织农户对房前屋后垃圾进行大清扫,对杂物、柴草、农用工具等进行有序堆码、摆放,达到规范统一。对城镇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偏远乡镇和村庄等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清除卫生死角,消除“盲点”,认真落实“门前双三包”责任制,切实解决好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截止目前,共清理卫生死角1630吨。

2.治乱方面。一是加强市场秩序管理。今年3月开始,启动城区“五乱”专项整治。组织城管、交警、运管、新宁镇等部门,出动联合执法人员85人,文明劝导员500余人,执法车辆18辆,拖车2辆,在城区持续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重点解决马路市场、露天烧烤、广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截至目前,共清理撑杆搭棚600余起、流动摊贩1100余个,清除乱搭乱建83处、牛皮癣2万余处,取缔占道经营、骑门摊点1300余处。对橄榄广场、清河广场的17处流动摊点进行清理和迁移;利用清河广场旁部分机动车位集中规划临时水果摊位56个,少数民族摊位10个;取缔城区占道经营小吃点20余个, 清理银杏街周边占道经营亭棚18座,划定临时果蔬摊点100个,在峨城大道两旁、中天小广场两旁步行道规划新增烧烤、冷饮摊点,城区除规划区域外,其余任何区域严禁摆烧烤、冷饮摊点。二是加强交通秩序治理。今年5月,开展了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在双河口、车站、五路口、普安红绿灯、高速公路口、各乡镇主要路段等区域,采取驻点和巡查的方式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调整了非机动车、摩托车停放点,增设机动车停车位1113个,增设非机动车停车点422处,增设停车标识牌106块,拖移乱停乱放非机动车、摩托车900余台次,处罚机动车乱停乱放780余辆,打击三轮车、摩托车非法营运23起,收缴非法改装遮阳伞400余把。通过整治,全县道路交通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三是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健全、完善户外广告审批制度和管理办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城乡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设置,治理乱张贴乱涂画“牛皮癣”顽症。今年,共清理牛皮癣小广告6000余处。四是加强乱搭乱建治理。今年4月,对西大街“双凤家居”等改建二楼走廊、搭建棚房和倒闭、破产、改制企业办公楼院、职工生活区及工区的乱搭乱建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对实施改造的、改建二楼走廊、搭建棚房和倒闭、破产、改制企业办公楼院、职工生活区及工区的乱搭乱建影响城市容貌卫生的棚房限期拆除;并对风景区、景点内违法建设的“农家乐”棚房开展专项治理的工作,拆除违法搭建的农家乐。

3.治尘方面。一是开展扬尘专项整治行动。由城管、交警、路政组成专项整治组,在双河口、普安高速路出口等重要路段定点对脏车入城严格检查,对抛、撒、滴、漏、带泥上路车辆严厉处罚。今年,共查处抛、撒、滴、漏违法车辆43辆,处罚金41000元,现场说服教育56车次。纠正违章施工建设工地59家。二是治理城区工地扬尘。针对城区正在实施的雨污分流工程,城区所有道路分段开挖,为减少道路扬尘,对已完成雨污分流工程的路段及时进行填补黑化,并定时洒水降尘。

4.治噪方面。一是治理交通噪声。查处城区乱鸣喇叭行为;在临近居民小区道路边加装隔离屏、种植绿带,减少交通污染。二是整治工地和工业噪声。加大建筑工地和工业企业是噪声污染的监控力度,严厉查处工地噪声扰民行为,引导高噪声小加工企业撤离居民小区。三是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严厉查处各类高噪声促销行为。落实“坝坝舞”“限时限量”降噪措施,加强烟花爆竹管理,打造安静的人居环境。

5.治水方面。狠抓“两河”、“两湖”、小河流域治理及污水排放治理。在河流沿线及两侧可视范围内,开展集中治理,重点清除河道内及其沿线的垃圾、杂物、水面漂浮物及其他污染物。对县污水处理厂工程运行管理督导,完善在线监控系统,保持在线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数据、运行记录完整,保持出水水质达标。由县畜牧局牵头,环保局和乡镇配合,全面整治畜牧养殖污染问题,禁养区内6家(梅家乡2家,沙坝场乡3家,新宁镇1家)养殖场(户)进行了关闭或搬迁。90%以上的养殖场(户)全面完善了粪污及动物尸体建有无害化处理设施,100%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建有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现场解决群众举报建设街生猪养殖场和饲养生猪排出的粪便未规范排放,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等问题。由县治理办牵头,组织环保、畜牧、新宁镇及建设社区进行多次现场办公,并责令养殖场业主限期整改。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重点推进全县20个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设步伐。投入200余万元在饮用水源保护核心区域的梅家、沙坝场、宝石等乡镇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个,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投入30余万元在骑龙、天师、八庙等7个乡镇新建垃圾池68口;加大向上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实施甘棠镇转洞桥村、新宁镇白云村等1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置配自卸式汽油垃圾三轮清运车3辆、自卸式电动垃圾三轮清运车8辆、手推式环卫垃圾车64辆,人力脚踏三轮清运车13辆,果皮箱155个、垃圾收集桶100个。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清扫保洁、垃圾清运、保洁员管理、门前三包、垃圾收集等制度,全县农村垃圾无处倒、处理难的问题有所缓解。

(三)推进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创建

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和体现代表性、先进性和示范带动性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和综合评议,推荐回龙镇争创2017年度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推荐新宁镇桥亭子村、甘棠镇八角亭村争创2017年度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社区)”。各争创乡镇、村(社区)围绕创建目标,加大道路、院坝、环卫、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力度,加大清扫保洁及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创建工作机制,完善环境治理长效管理制度,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

严格按照市上下达的民生工程项目即实现10个行政村(讲治镇伍家寨村、甘棠镇转洞桥村、 新宁镇白云村、 普安镇筒车铺村、永兴镇龙头桥村、广福镇石板滩村、长岭镇天码头村、宝石乡程家沟村、长田乡庙子岭村、沙坝乡石垭口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认真落实省级专项资金,严格资金发放程序,完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足清扫保洁队伍,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点,完善村规民约。目前,前期工作已完成,省上专项资金已到县财政,工程规划已报县人民政府,待批复后依法实施,按进度拨付资金。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一是大力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宣传资料、展板、简报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今年,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46块,印发简报12期,市治理办采用4期,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四川法制网等媒体采用6期。二是扎实开展“七进”活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今年,县妇联开展的“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深受赞扬,县教科局开展的“进学校”活动让师生从思想上提高了环境卫生意识,从行动上做到垃圾不乱扔、维护学校及周围的环境卫生。三是开展文明劝导。督促城区各责任街单位每天派出工作人员,佩戴“文明劝导员”袖标,做好责任一条街的清洁卫生、文明劝导、安全维稳的日常监管工作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确保责任街“一屑不见、一点不乱”的治理标准。今年,共制作责任街单位文明劝导明白卡378张、责任街单位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温馨提示座牌252块、县级领导挂包责任街温馨提示座牌23块。

(六)强化机制保障工作

今年来,按照省、市、县要求,全力开展“五治”工程,成立了开江县“五治”工程领导小组,印发了《开江县“五治”工程考评细则和问责办法》,将“五治”工程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核。实行每月考核评比机制,逗硬督查考核。从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县治理办、县电视台抽调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组成督查人员数据库,由县委督查室牵头,每月随机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进行考核评比,并于次月5日前通报督查考核评比排名结果,实现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今年来,共印发督查通报13期,督办通知15期,限期整改通知7期,处理群众来访、投诉等举报“脏、乱、差”问题362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差。过去建的垃圾池、户集池损毁严重,很多村民小组,甚至居民聚居点没有垃圾池。多数乡镇没有垃圾运输车和洒水车,村上没有垃圾收集车(三轮车)。城区果皮箱严重损毁,造成垃圾乱丢,垃圾集装箱、小垃圾房、垃圾车、洒水车少,多年没更换,破旧严重,不能满足日常垃圾的收集、存储、运输和冲扫。

(二)“五乱”现象时有反弹。全县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农村垃圾乱扔乱倒现象严重,卫生死角未清理,未形成全民参与、爱护、治理环境卫生风气和习惯,宣传、引导、督促、监督机制不健全或不存在,导致“五乱”现象时有反弹,往往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又反弹”的怪圈。

(三)保洁员未全覆盖。县财政给予乡镇环境治理工作经费少,保洁员平均工资较低,未达到达州市最低工资标准1380元/月;县城区协管人员少,2008年政府设定了60人的编制,目前实有人数仅有38人。

(四)垃圾处理困难。全县一半乡镇未建垃圾填埋场,垃圾运至县垃圾处理厂处理,费用高,处理一车垃圾平均需要1100元(上车费、运费、县垃圾厂处理费小车500元/车、大车600元/车),有填埋场的乡镇处理一车垃圾平均需要300元(上车费、运费),导致很多乡镇垃圾处理成本较高。

三、2017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专项整治。继续抓好“五治”工程,抓好城镇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整治、城区交通秩序整治、“门前双三包”整治、农贸市场整治、餐饮店铺环境卫生整治等为主的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营造并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秩序。

(二)抓好宣传工作。一是电视台继续深化开江电视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曝光台”栏目,公开曝光一批“脏、乱、差”突出的地方和部门,切实发挥媒体的监督和震慑作用。二是积极联系省、市媒体,对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时进行报道,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宣传部门要及时宣传先进典型,挖掘经验,推动治理工作创新。四是切实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组织“七进”牵头部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特别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把环境卫生融入到课堂、舞台等实践中去,倡议孩子们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三)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继续在城区开展责任街单位文明劝导活动,各相关部门搞好督促检查工作,通过劝导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文明素养。

(四)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处理”机制。持续开展10个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配套建设垃圾收集设施,配备清运设备,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善农村保洁机制,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全域覆盖。

(五)抓好全县日常督查工作。针对“五乱”治理易反弹等现实问题,采取部门联动、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强监督检查、跟踪督办力度,重点督查城区清扫保洁及按流程采取机械冲洗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暗访—曝光—督查—问责联动机制。

(六)抓好群众举报投诉事件。我县开设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举报、咨询电话8139555(全省投诉服务热线96198),以及各乡镇设立公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举报电话,对接纳的群众举报、投诉的热难点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对工作不力,不按期解决问题的单位或部门,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严格问责。

2017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三:

20xx年,在县委整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县整建办的正确指导下,我镇环境卫生整建工作在确保36个村达标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乡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成绩:健全了工作制度和机制。我镇成立了镇整建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了整建办工作人员,制定了城乡环境整建工作方案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每个副科级以上干部各驻一个达标重点难点村,对镇中心区域的日常保洁和六乱治理实行动态管理包干负责制。完善了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统揽村整建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村整建专干、每个村都聘请了2名以上的保洁员,同时村支两委负责人身体力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作用,扎实开展了卫生文明户的评比公示活动,严格按照村规民约兑现村整建工作奖惩。严格考核评比。镇整建办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对镇属各部门和46个村进行专项督查考核评比,实行当场指出问题,当场评分,严格按评比结果拨付以奖代投资金。对凡被评为黑旗或连续两次评为黄旗的村支书、主任和驻村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并及时通报全镇。保障了资金的投入。

20xx年,全镇用于环境整建工作的资金达百余万元。不足:镇村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没有完全到位。有少数村村支两委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还抱有侥幸心理,存在搞临时突击应付检查的现象;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力度不够。镇村干部工作不够扎实。少数镇村干部对考核评分细则了解不够,有的村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对农户卫生还督查不够,对村旁、屋旁、路旁、水旁等四边的绿化不够重视,整体水平不平衡,镇中心区域的六乱整治力度不够、六乱现象依然存在。各村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有的村没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没有挨家挨户发动宣传,没有扎实开展卫生评比公示活动。

20xx整建工作思路,按照“三个突出”抓整建。一是突出常规抓整建,继续完善考核评比方案,强化镇村干部包片包村包户责任机制,强化各群工办对各村的督查指导职责,创新群众自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突出动态抓整建,除了严格督查考核外,实行问题发现在哪里,整改到哪里,问责到哪里。三是突出重点抓整建,主要突出五个重点:1、重点整治镇中心区域“六乱”现象;2、重点整治主要公路干道、河道;3、重点健全村级整建工作机制;4、重点加大对村旁、屋旁、路旁、水旁的绿化力度;5、重点运用整建考核评比结果,并作为村项目资金准入制度。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