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鸭》教学设计范文

文章 2019-07-12 23:14:37 1个回答   ()人看过

篇一、《烤鸭》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话说北京”为主题。《烤鸭》作为第二篇主体课文出现在本单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就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北京、了解北京,亲近北京,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烤鸭》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北京烤鸭的历史、北京烤鸭不同的烤制方法及吃的方法。全文洋溢着浓浓的北京饮食文化氛围,让我们在烤鸭的诱人香味儿中,感受北京饮食的魅力,品味祖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易懂,所以,在教学中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烤鸭的生产过程,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祖国饮食文化的渊源流长及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彩。教学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有序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重点句子,小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2.理解重点句子,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题

同学们都吃过鸭子,鸭子怎么吃最好吃?(生:略)那么哪里的烤鸭最好吃?(生:北京)是啊,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就走入北京,来细细地了解和品味一下这道最具北京特色的名菜——烤鸭。(出示烤鸭图片)师生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既然大家都喜欢烤鸭,那你知道正宗的北京烤鸭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了解烤鸭的历史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烤鸭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一)焖炉烤鸭法:

自由读第2自然段,简要地说说焖炉烤鸭的制法。(出示图片,便宜坊)

(二)挂炉烤鸭法:

1.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相比,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更具特色(出示挂炉烤鸭图片)。所谓“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那么全聚德的挂炉烤鸭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自学第4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一)

2.汇报交流。(根据汇报内容,教师相机板书:光洁、闪亮、细腻、香酥)

3.(出示烤鸭的图片)一盘盘烤鸭,光洁,闪亮,色泽诱人,看了让人馋涎欲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想吃、美味等。)

4.品读重点句子:是啊,正如作者所描述的,(出示句子: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肉嫩。)

(1)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鸭子的美味的?

生: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出炉的烤鸭比作枣红色的绸缎,将鸭子的色泽外观描绘得很形象、很诱人。

师:说得好,抓住了说明文学习的重点。

生:这句话中使用了“细腻、香酥、皮脆、肉嫩”这几个生动的词语,把烤鸭的口感形容得恰到好处,让人禁不住想流口水。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咱们班有很多爱吃的孩子。

(2)指导朗读:面对这么香酥、美味的烤鸭,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5.小结:我们通过学习、欣赏,已经对挂炉烤鸭的过程了解得很清楚,那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究竟按照什么顺序把文章写得这么清楚的呢?

(按照原料、燃料、过程、出炉的顺序一一介绍)

(三)烤鸭的吃法。

1.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它独特的制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么香的鸭子怎么吃呢?谁能说说你打算怎么吃?

2.地道的北京烤鸭,地道的北京人怎么吃呢?轻声地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吃时的情景。指名读。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到北京人怎么吃烤鸭?

生:把烤鸭切成片,再搭配作料吃。

师:听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师傅片鸭技艺很高超。

师: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生:均匀、大小薄厚一致、每片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

师:看来你真的用心体会了,很不错。还有吗?

生:108片这个数字。

(出示重点句子:“据说,技艺娴熟的片鸭师傅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

师:这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生:列数字,师为了说明师傅片鸭技术的娴熟和方法的讲究。

生: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片鸭的高超技艺。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片鸭过程,感受师傅高超的技艺?

(播放视频)

师:看了这一段,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片鸭师傅很讲方法,技术很娴熟,让我很佩服。

师:看来这位同学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那么你能不能带着这种佩服的感受读一读刚才的话。(由视频切换回课件,出示句子:“据说,??”)指名读。(指导朗读)

师:北京烤鸭如此讲究片法,吃法又如何?

(出示图片)指名读文,教师播图片。

3.回归朗读: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段,让同学们完整地感受一下北京烤鸭吃法的讲究。

小结:北京烤鸭驰名中外,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青睐,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出示图片)烤鸭不但美味而且富有营养,但它毕竟是肉类,虽然好吃,但不能多吃,我们平时的饮食也是一样。

四、总结,方法

过渡:现在我们就参照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讨交流。(出示自学提示二)

【自学题示二:

1.文章开头已经出现“烤鸭”,结尾为什么又出现了一次?这是什么写法?

2.两种方法烤制的鸭子相比,作者更偏爱哪一种?从哪儿感受到的?这又是什么写法呢?

3.我们自己总结一下本课用到的说明方法及好处。

在相关句子旁用“——”勾画标注好,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汇报展示。

五、拓展,强化

1.除了烤鸭之外,你知道北京还有哪些美食吗?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播放课件)

2.欣赏了这么多美食,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练笔:是啊,北京烤鸭折射出我们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的美食小吃正丰富着它博大的内涵。其实,美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家乡黑鱼泡盛产什么?——鱼!这里的鱼已经成为安达、大庆远近闻名的小吃,那么作为黑鱼泡的一员,你能不能把这种美味通过你的笔介绍给四方来客呢?现在我们就仿照《烤鸭》的写法,按照小练笔的要求开始行动吧!(课件出示:小练笔)

4.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

六、总结、推荐阅读

1.总结。

全聚德以其独特的烤鸭制法、吃法,演绎了一段精彩的烤鸭历史,让人们深深地沉浸在烤鸭那诱人香味中的同时,还在尽情地品味着祖国饮食文化的深广内涵。其实,要想更多地了解祖国的饮食文化,最好的办法还是多读书。

2.推荐。

出示文章题目。

篇二、《烤鸭》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大家还记得第七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北京文化。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们想去逛逛北京吗?那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北京逛狂!过一会在视频中你如果看到了你了解的,你就大声的说出来,好不好?(出示课件)

2. 同学们,这就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北京,它有着与生俱来的皇家气派,有着几度沧桑的民间过往。在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老师就领你们再次走进北京,走进北京的饮食文化,来了了解和品味一下这道最具北京特色的名菜——烤鸭。(出示烤鸭图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你们渴望走进烤鸭吗?那么就把你们这种渴望读出来,学生再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大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 同学们读得真是津津有味,那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生词好吗?(出示生词,开火车读生词)

3. 同学们再看,你们还会读吗?(出示生字,开火车领读)

4.师:请同学们拿出写字本,把它轻轻的翻开,看看写字书上的指导

提示,从这些提示中你认为哪个字在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重点指导“梁”“酥”“酱”三个字,教师范写,强调不要少写哪一笔,并让学生在写字书上写两个)拿起你的钢笔,注意你的执笔姿势,钢笔要放在你的虎口处,手离笔尖一寸,准备好了吗?开始写。

5.请同学们把剩下的字一个写两遍,做到“身正、肩平、臂开、足安”(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谁想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篇文章你们知道了关于烤鸭的哪些信息呢?(学生汇报)

7.文章的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就像我们做一道菜,需要加很多的调味品,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层次安排起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 同学们,课文一共介绍了几种烤鸭呢?(2种)那好,我们就按照文章的顺序,先来了解一下焖炉烤鸭好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们了解到的焖炉烤鸭说给同学听,好吗?哪两种呢?他们最有名的店分别是什么呢?(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关于挂炉烤鸭,作者又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名字的由来、原料、燃料、过程)

2.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简要说说焖炉烤鸭的制法。

3. 师:烤鸭的历史悠久,到了明朝已经成为宫廷御菜,当时明朝都城建在南京,位于我国的南方,因此又称“南炉鸭”。后来明朝迁

都北京,烤鸭也就自然地传到了北京。当时最著名的店叫“便宜坊”,取方便、宜人之意,而不是便宜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烤鸭。

二、 研究“挂炉烤鸭”

1. 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相比,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更具特色(出示挂炉烤鸭图片)。所谓“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足以见得全聚德之繁华昌盛,名扬四海了。那么全聚德的挂炉烤鸭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读书、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交流一下。

2. 全班交流。

(1) 北京填鸭是把食物直接用管子塞进鸭子的胃里,使其快速增肥。

(2) 果木烤制,让烤鸭的味道与众不同。

(3) 在皮和肉间吹进空气,是为了让皮肉分开;外面涂满麦芽糖浆,

一是为了着色,二是为了烤好的鸭皮更加的酥脆、香甜。

3. 在学生介绍烤制过程后,出示动词串,你能不能度着借肋这些词语把烤鸭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明一下?(学生汇报)出示:“烤鸭关键在于把握好火候,夏天约25分钟,冬天则需40分钟方可出炉。”这句话换成:“烤鸭关键在于把握好火候,夏天时间稍短一些,冬天时间稍长一些。”可不可以?为什么?师: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时间的长短,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这样

的火候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恰到好处,全凭烤鸭师傅多年的经验,表面上看是技术,实则已成为了艺术。

4. 这样烹制,烤出的鸭子才——(出示: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脆、柔嫩。)

5. 我想让同学们去见一见真正的烤鸭——播放视频。

6. 看完了视频,我想把“枣红色的绸缎”去掉,(出示:出的鸭子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脆、柔嫩。)你同意吗?为什么?

7. 看来“打比方”也是个不错的说明方法。(板书)

8. 全聚德烤鸭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四、五十年的历史了,这不仅是因为其所用原料、燃料的特殊,制作工艺的精湛,更重要的是此店讲究德行,聚拢德行,买卖公道,童叟无欺,这也是当年创始人杨寿山取名“全聚德”的原因。做事先做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

9.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烤鸭的过程:(烤鸭是用——,燃料为——。烤鸭要用——,收拾干净后,在皮和肉之间——,用开水把鸭膛——,再入炉。烤鸭的关键要把握好火候,夏天——,冬天——,烤制其间还要有规律的——。)如此,(课件出示,读最后一句话)

三、 学习烤鸭的吃法

1. 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它独特的制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你们知道吗?这么香的鸭子怎么吃呢?请大家轻声读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吃时的情景。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怎么吃?

3.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指导读重点句子:“技艺娴熟的片鸭师傅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

(1)从哪能看出是“技艺娴熟”?(抓住“均匀、大小薄厚一致、每片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等词语体会,再通过“108”这个数字,加深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技艺娴熟”。)

(2)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片鸭师傅的“技艺娴熟”(播放视频)

(3)请根据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可以读出赞叹、惊讶、羡慕、佩服等感受)

4.同学们,两种方法烤制的鸭子相比,你觉得作者更偏爱于哪一种?是从哪感受到的?(这种写法就叫做“详略得当”)(板书)

四、运用说明语言

作者通过对比“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的不同,流露出了对北京烤鸭的偏爱。其实烤鸭还有一种吃法,叫“一鸭三片、一鸭三吃“,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然后请你把视频中的内容用说明性的语言写下来,可以学学作者。

五、总结、推荐阅读

1、全聚德以其独特的烤鸭制法,演义了一段精彩的烤鸭历史,让人们深深地沉浸在烤鸭那诱人香味中的同时,还在尽情地品味着祖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实,要想更多地了解祖国的饮食文化,最好的办法还是多读书。

2、推荐。在此向大家推荐两篇文章,一是梁实秋的散文《雅舍谈二是袁家芳的《“草根”老北京的饮食文化》(课件出示文章题目),课余时间请大家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