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春之古韵》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3 00:18:05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3、、情感价值与态度: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走进春的世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伴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

激发兴趣,引入正轨)

二、介绍学习诗歌的方法

介绍平常诗歌学习的一般流程:读诗→解诗→悟诗→赏诗→读诗(背诵

二、学习三首古诗

1、读诗(利用多媒体展现诗句说对应的图景,快乐地学习)

2、解诗

1)诗歌的背景,作者

2)诗歌的大意

3)根据诗歌所绘景物寻找作者的游踪(或者寻找作者的情感思路)

三、练习:

1、《春夜喜雨》里的“雨”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2、《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的行踪如何?你能带我们去走一趟吗?

3、《江南春》为什么以“江南春”为题?

4、请同学尝试以画来展现古诗所展现的春之古韵。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