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文章 2019-07-13 01:53:06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课时目标:

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

二、课前准备:

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

官员、秤杆、微笑、称象、一堵墙、宰割、下沉、搬运、砍树。(称、秤)(微)

2、 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

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

(1)谁:官员们、曹冲。

(2)称象的方法:砍树造秤称象、借用船与石头来称、宰割大象称象。

2、 集体讨论:

(1)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2)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3、学习曹冲的办法: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二分册T7;指名反馈。

(2)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3)实验演示。

(4)朗读体验。

(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 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

(四)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五)课堂作业:

完成二分册T4、5、6。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