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评课稿范文

文章 2019-07-13 02:06:24 1个回答   ()人看过

听了谢老师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这节课,感触很深,使自己对学本课堂产生了很多感想。

这节课,本人认为谢老师充分体现了“生本课题、学生是主题”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导学案,给学生学习以指引的方向

学生在课前拿到导学案之后,记忆开始了主动学习,他们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本堂课的重点,学生能自己解决基础知识,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和确认本节课的难点和疑点,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谢老师这样的准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也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环节的具体教学实施中,谢老师注重复习课的提升,重视课堂细节,重视模式教学引领,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中,谢老师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由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由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又提出了评价类型的试题的解题模式,这样一来规范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不至于对探究情景无从下手。

值得探讨的问题有:

1、引入本课题时,若将问题改成“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物是什么”,应该会使引入更加顺畅。

2、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在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上,前面基础知识的讲解有些拖沓。

3、在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若能设计层次性问题帮助引导学生,效果可能会更好。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