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管理故事

文章 2019-07-13 02:44:49 1个回答   ()人看过

幼儿园儿童背着手听老师讲故事,中学生注视着老师讲知识,大学生趴在桌子上闷着头听教授海侃,员工斜着眼研究着手中的笔舒服地“躺”在椅子里听领导开会;听众反馈越来越少,讲话者的满意度逐次大幅降低;这是不断成熟的表现?还是听众跟讲话者知识差距不断缩小的展示?还是随着长大都逐渐忘记了该如何倾听?

一如影片《孔子》所展示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是扶手跪着直视交流,直到民国时期还是挺直着腰板坐在硬木椅子上恭敬地倾听和沟通;现在有了舒服的沙发或椅子,却少了倾听过程中的积极互动。大多数人会要么带上政治人物式的不露声色的标准脸谱,要么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防御态势,除非强大自信如凤姐和芙蓉姐姐般的讲话者自说自话根本不顾及听众的反馈,或者如希特勒般已经建立了强大气场且具备了超人魅力的强势领导者,否则一般人都是怯于当众发言并惴惴于发言效果的。

如此行事有什么好处吗?难道会因此被夸奖具有凤姐般的知识深度,优雅气质,深沉内涵?抑或恰恰反映出相反的不自信、不合作、因而戒备防御的心态?

追根究底,这种倾听的行为深深烙上组织的痕迹,反映出所处组织的文化特征:

管理秩序未建立,管理者无权威。尊重领导也意味着尊重管理秩序,否则就意味着没有秩序;老板有权威未必意味着中层管理者也有权威;强势的老板,比如很多暴富的中国民企老板都喜欢搞复杂的管理体系,却把自家儿子女婿什么的放在体系之上,然后享受凌驾于体系之上的快感,结果当然没人尊重这种秩序,也就不会在乎管理者的权威。

没有团队合作,组织不奖励互助。鼓励A,却奖励B并惩罚A.几乎所有的组织都鼓励合作,但几乎所有的组织都考量个人业绩;一个部门的业绩很少会分配到其他部门头上,尽管难以计量是个问题;反应到沟通中就是除非领导要求,否则也就是听你瞎扯不当回事。

抛开组织的影响不谈,积极的倾听也反映出一个人自信、积极、对未来充满追求的人生心态和良好职业素养。这些能力对职业起步者很重要;而对于在职场混了很多年的人来说并非不知,只不过经常掺杂进办公室政治的东西而显得不那么有素养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