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排序》的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3 03:00:01 1个回答   ()人看过

《排序》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中第五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认识到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通过实际独立地对数据进行整理认识到排序的意义就在于把无序的东西变得有序,并且从有序中发现规律、寻找本质;通过对同一种事物寻找不同的特征或标准来进行排序,认识到根据不同的特征排序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进而体会到我们看待事物要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侧面去观察,才能有更丰富、更全面、更立体的感受,这对于学生形成更好的价值观很有帮助。

1、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课的设计从间操站排入手,到寻找生活中的排序,再到后来课本中商场的楼层标示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并学习排序,延伸到的课本中声音传播的排序,声音传播属于科学范畴,这样一层一层递进,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排序到科学范畴的排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序的的含义及方法,能很容易地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动力。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了,科学素养的提高才更容易得到落实。

2、尽可能多地挖掘排序的不同特征。按照一个标准排序并不难,难就难在要能按多个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序,并且能综合多个排序的结果给出综合的评价与结论,这样才更能看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节课上我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有什么发现?”我是始终认为老师应该把自己摆在指导者兼帮手的位置,学生才能走上前去,更好的发挥学习小主人的能力,尤其是科学课,老师灌输的越多,学生学得越死,知识越不容易被学生吸收。反之,教师只有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去实验、去发现、去小节,致力于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才能真正达到科学教学目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