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捅马蜂窝的玩具练习教案

文章 2019-07-13 07:45:24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目标

1. 能在理解文中抒情、议论语句的基础上,解读文章的主旨。

2. 认识玩具与时代、文化的关系及其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3. 品味语言情味,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

2. 了解金波的文学常识。

3. 识记和理解文章的生字生词。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1. 读了课文后,你能告诉我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吗?

2. 你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研读与赏析

1. 作者感到猪蹄儿灯的制作过程是“最大的乐趣”,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2. 朗读课文,找出表达“我”对儿时玩具喜爱的句子,说说我喜爱的原因。

3. 文章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学法指导

1、阅读时要把握好三种玩具的不同侧重点。“猪蹄儿灯”在“制”,“陀螺”在“抽”,“兔儿爷”在“玩赏”,喜欢的原因各有不同。

2、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儿童情趣,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描述事物。

3、建议课外调查成年人儿童时期喜爱的玩具,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话题。

4、作者时代离我们比较远,建议查找资料辅助理解。

全文依据玩具类别自然分成了三部分。每部分既可独立成文,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玩具,都能体现童趣。玩具是自己做的,玩耍方式是自己创造的。做着玩着,我们就慢慢长大了。它们身上都凝聚着创造者的创造和才华。这些玩具反映着民俗民情。在这些玩具上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个年代的物质水平、文化水平决定了玩具的特征。

体验反思

1. 试着评价不同时代的孩子、不同时代的玩具。

2. 那些现在看起来非常土气的玩具引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思考。

拓展延伸

调查一下你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他们在童年时候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再调查一下现在的小朋友们玩的是一些什么玩具,看看玩具对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

3. 认识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2. 认识自然环境描写和对话描写的作用。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1. 如何理解课文题目?

2.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3.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大自然,学习课文后的启示。

研读与赏析

1.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2.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学法指导

1. 紧紧抓住描绘“我”心理活动的句子。理解“我”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你会发现这条线能帮助你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 可以试着按“朗读——复述——思考——讨论”的顺序与课文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你的思考会更深入。

3.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

4. 学习中要思考: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一谈。

体验反思

1. 受到马蜂的攻击后,“我”对马蜂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可信吗?

2. “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一句中的“罪孽感”如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罪孽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