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编辑特色的探索论文

文章 2019-07-13 08:15:29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网络图片新闻故事属于图片新闻,它以组图形式出现,通过对一系列具有一定视觉关联和逻辑顺序单幅新闻图片的有序组合,构成一个不可任意拆分的整体,“故事性”是其重要特点。网络新闻图片故事编辑在策划、取材、审读、编辑加工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色。

关键词:网络图片新闻 编辑特色

“读图时代”使得图片新闻故 事渐渐成了新闻中更为显著的“主体”之一。然而,传统新闻报刊的空间限制并不适合新闻图片的发展,而网络却能为新闻图片故事提供无限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作为图片新闻一支的网络图片新闻故事正发展迅速,并逐渐成长为发展空间更大的一种新闻类型。本文拟对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编辑特色进行探讨。

一、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特性

图片新闻故事至今人们对其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传统新闻媒介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更乐于将图片新闻故事表述为“新闻图片的故事化”,亦或如《襄樊日报》推出的“新闻相册”专版一样,意为“用图片来讲述新闻故事”。

图片新闻故事与组合式新闻图片专题都是以组图形式出现,两者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故事”。

图片新闻故事的线索集中,图片 之间在逻辑上和视觉上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再配以简单的图说,构成一个完整而不可任意拆分的整体;而组合式图片专题则自由度更大,可以按不同的主题重新组合,图片可以表述一件“事”但而不是一个“故事”。以新闻的角度来说,图片新闻故事可以算是“深度报道”的一种,从一个新闻点出发,挖掘其背后的深度,以增强新闻背后的价值,有时还可以促进人们对于事件的思考与回顾。

以2010年春季西南大旱为 例。西南大旱,牵动全国人的心,各大网站也纷纷制作了有关旱灾的新闻图片专题。满目龟裂的土地、干涸的河道水井以及浑浊的水源,一张张图片让人们第一时间直击了旱区的艰苦。

针对此类重大新闻专题,图 片新闻故事却有其独特的报道方式。首先,它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当大旱的各类新闻图片同时为各大网站所转载时,它不用也去“凑上一脚”,而是去挖掘人们意想不到的、或是被遗漏的细节。如同样针对旱情的名为《张大爷的一桶水》②的图片新闻故事,共7张图片,主要叙述了昆明一名74岁老汉一日的生活。从每日一早到抗旱水源点接水开始以组图形式描述了张大爷怎样循环利用一桶水的点点滴滴,图片从各个侧面突出了旱区水的宝贵,细节方面处理地非常到位使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张名为《擦身》的图片,身影瘦弱的张大爷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正用小半盆脏水擦拭身体;图像传达的画面比龟裂土地更让人震动因为贴近生活从而使人自然地产生了对比联想;而下面补充的图说又进一步了深化了主题,透过图说了解到即使是这盆脏水也是张大爷半个月来第一次用来擦身的水,在经过了循环利用后还尚能“物尽其用”。图片故事就是有如此张力,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不同的生活境遇。其次,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图片新闻故事并不需要大量的“景观图”,它的主体与中心是人。点击率较高的几组图片新闻故事包括腾讯网的“云南寻甸学生的旱时生活”、网易的“大喊面孔-无泪的诉说”、搜*网的“四川大旱:彝族女孩绝壁取水”等等,这些图片故事都是大都以旱区的孩子、老人为主,面对自然灾害,他们表现出的坚强更能令人动容。“挖掘生活中的感动”正是图片新闻故事的特别之处。

二、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编辑特色

网络图片新闻故事有其不同于其他新闻图片的特点,网络新闻图片故事编辑在编辑工作的诸环节自然也有其独特之处。

1、策划方面。

相较之组合式 新闻图片专题的策划,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策划稍有不同。前者较倾向于社会热点话题,新闻大事件等内容,由于构成专题的元素很多,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源,故而往往有“提前策划”的情况。如奥运会专题、新中国六十华诞专题等,这些新闻图片组合专题的策划方案通常在事件发生的好几个月前就已确定,有些网站的重要图片专题栏目甚至是经过多年策划并逐年累积形成的;至于5·12汶川地震、“9·11”袭击等专题,虽属突发事件,但在策划专题时,依然需要提前思考各单元的分类,就如同建立了一个个与事件相关的“档案抽屉”,随着事件的发展,将滚动的新闻图片放入“指定关键词”的抽屉中。网络图片新闻故事则更倾向于“事 后选题”,它在策划之前可能只是报纸上的一则普通新闻,或是受网友关注的一则帖子,也可能是人们不常接触的新鲜事物;它的取材面广、没有固定的策划模式,需要靠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编辑去发现与挑选。这些图片故事在策划之初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定有其特殊的关注群体,抑或是近阶段公众关注的各类话题。

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策划需要 注意新闻的深度性与价值性。策划网络新闻图片故事时并不要求有特别强的时效性,却需要有足够的深度,要看其新闻价值是否值得做成一组故事。以网易图片中心的一组名为《他的眼睛,她的光明》③图片故事为例。图片共12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身患重症、出生仅9天的男婴捐出了他的眼角膜,在短暂降临人世后便匆匆离开,但他的眼角膜却让两个盲人重见光明。这个新闻事件若仅以文字表述的话并不会引起多少人的关注,主角不是名人,新闻不是热点,文字的张力也不足以撼动人心。然而当图片从一张小小的角膜开始呈现,随之,向婴儿遗体鞠躬的医生、在太平间为儿子穿最后一次新衣的父亲……当所有的图片呈现在眼前,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被感动。图片虽只有12张,却包含了很多元素,相关的人物与场景,追踪报道的时间与地点,都让人仿佛亲历事件。这种直观而深入的新闻报道特点是单幅新闻图片抑或组合新闻专题所不能比的。“希望下辈子你是个健康的孩子”、“流泪了”……很多网友都发表了诸如此类的感言,百度搜索结果的转帖量也非常的多。可见好的图片新闻故事往往是经过挑选,可进行挖掘与深入报道的新闻。

就策划周期而言,网络图片新闻故事是独立的故事,没有组合式图片专题那么复杂的旁支构架,所以其策划周期远远短于组合式新闻图片专题的策划,往往是一气呵成的。但图片新闻故事的策划又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它不似新闻图片组合专题那样,策划好专题单元分类便可以“对号入座”,它需要不断发现与挖掘,策划时也要对网络各大论坛的热点话题进行关注,还需考虑一些特定群体所关注的事物。

2、图片新闻的采集方面。

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采集来源较为广泛,可以是新闻报刊摄影记者的现场图,包括已被选作新闻配图的图片以及未刊登于报纸上的组图;还可以是网民自己拍摄并上传于网络论坛的图片;除此之外、比较特殊的采集渠道还有通过专业的摄影爱好者获取其发表或参赛的各类优秀组图作品;或是与各大新闻图片资源网站合作,直接购买其优秀的新闻图片故事。

来源广泛为网络图片新闻故事带来了丰富的素材,但也存在诸多隐患。例如,不少网络图片新闻故事过于追求网络效应取材低俗化,使图片故事失去深度价值而沦为低俗化的娱乐商业产品。比如曾经蹿红网络的“犀利哥”、凤姐以及对网络新闻人物恶搞等就不应成为主题;而一些造假新闻则更不可取。所以,图片新闻故事编辑在取材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它虽然是“故事”,但并不是“八卦”,它反映的应是可以引人深思的社会百态。相比即时新闻、娱乐八卦,深度报道和新闻追踪更适合加工成网络图片新闻故事。

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出炉多 赖文字记者与摄影师的分工合作,(当然也有采访和摄影是同一个人的,只是后者一般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文字记者和摄影师有有良好的协作能力:摄影师通过文字记者了解新闻线索,把握整个故事的主体,然后通过镜头记录下最震撼人心的画面。没有文字记者,新闻的基础就无法体现,再好的图片故事也可能会支离破碎、衔接不完美;而如果没有对新闻核心内容的领悟,新闻基础再好,摄影师也很难用镜头捕捉到并记录下最震撼人心的画面,那么也就很难形成连贯性的图片故事。所以,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编辑在采集图片故事的时候,也要注意对这二者关系的协调,使之完美配合。

另外,网站是个资讯大平台, 很多第一手的新闻资讯,往往来源于各网站的论坛、更新滚动等。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编辑要重视和摄影师的联系,争取获得第一手资源的机会,否则,这些资源就会从网站流出,而流出去的新闻资讯经过新闻图片编辑的“包装”后重新流回到本网站,本网站还需花费“资源中介费”。所以,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编辑经常要主动出击,这样不仅节约网站成本还可以大大缩短网站新闻资讯的发布时间。

3、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编辑在对采集来的图片故事进行审阅时也要严谨、认真。

目前,很多网站的图片新闻故事来源都是直接从新闻图片中心或网络新闻图片资源库购买的。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审阅时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差错。如针对一些比较生僻的新闻故事进行编辑时,编辑人员若素质不高,很容易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曾经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网站通过图片资源中心购买了一则图片新闻故事,而由于审核不严等原因没有发现图片故事解说中的问题,结果受到了网络用户的大批投诉。

4、编辑和加工方面。

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编辑作用常常会被人忽视甚至误解,人们往往在听到“图片编辑”四个字后就认定这是一个类似于美编的工作,实则不然。美编主要是对图文版式进行编排、对图片进行修正加工等,而作为一个图片新闻故事的编辑,其不仅需要对图片具有审美与加工能力,还需对新闻的深度价值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如何把握好文字和图片之间的关系是图片故事编辑的要点之一。

编辑图文时,好的图说不仅 要注意文字与单张图片之间的相互,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各个图片的图说间形成内在联系。对于图片故事来说,文字说明应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并且具有强烈的连贯性,使之完美地融合成一个整体。以腾讯网的《“结石宝宝”家庭被奶粉改变的生活》④这组图片故事为例,总共11张图片组成的图片故事却将一个受三鹿影响的平凡家庭生动还原。该图片故事的图说,包括了构成新闻的最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及故事原由,让人对整组故事有了简单的理解,普通生活场景与图说的契合度很高,让读者很自然地接受。随后的图片开始慢慢铺开,主线在父女之间不断交替,地点跨过了火车站、公交车、打工回家的街头、网吧以及小小的出租房;人物展现的是年轻却一脸忧愁的 父亲、疲惫的妻子以及无奈的老母,但与哪一张张忧愁的脸同时出现在画面里的还有总是一无所知、快乐玩耍的女儿。这种对比让人不禁心酸,如此平凡却又撼动人心的场景被摄影师的镜头定格了下来,而配合这些图片的图说却越发地精简。这正如美国新闻学者阿诺德所说:“对于瞬间精粹的摄取,照片博得的吸引力是文字所达不到的。”可见对于图片故事的编辑,图文的侧重与配合是很重要的,如何补充图片所缺失的信息才是图说最需注意的关键。

图文的配合固然重要,但也 要避免形式的单一化。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与概念总在不断变化,网络图片新闻故事只是网络图片新闻中细小的一支,起步不久,发展也不够成熟。当今,“内容为王”有渐渐被“形式为王”取代的趋势,如果想形成品牌、不被时代淘汰就需要做更多的改进与创新。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编辑应开放思维模式,多角度延伸发展。比如新民网就曾推出过一则新闻漫画图片故事,以漫画组图的形式对新闻故事进行报道,形式新颖、也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评论和支持。另外,除了以幻灯片形式进行自动播放,编辑还可以给相应的新闻图片故事分类并加上背景音乐,不同的音乐配以不同的图片故事,这种双重的感染力是单单的静态图像所难以比拟的。网络新闻图片故事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受众的共鸣和思考,而给用户全新的浏览体验则是利用网络开发新闻图片故事的新契机。

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编辑加工还有个分类检索的问题,这是一般的编辑很少碰到的。目前,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分类检索比较混乱,这个问题在很多知名新闻网站也普遍存在。首先是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分类与图片专题的分类界限不明,往往有颠倒错置者。搜狐中图片新闻中常把图片故事称为“套图”,把组合式图片专题称为“组图”,而网易和腾讯则常把图片故事归类到组合式专题里,这就使得分类很模糊,形式不统一。其次,各网站新闻图片故事的检索功能均不强。网络新闻图片故事检索不同于普通图片检索,由于读者很难用一两字说清楚故事的发生时间或具体内容,故而检索起来难度就很大,有的网站甚至没有检索。虽然现在网络图片新闻故事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数量惊人的地步,寻找起来问题不大,但随着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个“新闻图片故事资源库”的形成是必须的。

基于此,网络图片新闻编辑可以建立一个“热点图片故事”检索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关键字与热点图片的结合快速定位图片故事,由于图片故事一般都是具有深度性的新闻,所以分类也不会像百科分类那么细、那么全。热点图片故事就像关键词,只不过它是以缩略图的方式展现的,如干旱、奥运会、世博会等图片故事,都可以将有代表性特色的缩略图作为热点图片,让用户一目了然,直观了解某个时期什么图片故事最热门,然后点进图片分类;再就是常规的矩阵排列的图片故事列表,可使特定目标的用户群体不受其它内容的干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新闻。

除此之外,增加每组图片故事关 键词的添加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图片故事不是热点,所以添加关键词时不能大众化,要有针 对性和联想性,这样用户检索起来也会更便捷。

网络图片新闻故事有其自身特色和发展空间,只是目前它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型的杂志社与报社至今都没有图片新闻编辑一职,而是常常用美编来充数。然而,当读图时代真正来临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时,我们不得不说,这个时代需要独立的新闻图片编辑、独立的网络图片新闻编辑。网站图片新闻故事及其编辑的发展,都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相信随着网络体系的越来越成熟和规范,随着网络图片新闻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图片故事的发展也一定会更完善。

注释

①唐中平,赵兴沛:《新闻图片的故事化解读——襄樊日报<新闻相册>解读》,《新闻前哨》,2008年,第9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