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年级下册《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3 09:00:45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前言

学会聆听是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的内容,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它更加注重音乐所具有的特征和特点。鉴赏音乐从听开始,这是人人皆知的一般道理。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人的音乐能力正是在聆听的引导中被唤醒,如果说音乐离开了听,再美妙的乐章也不复存在,音乐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应从学会聆听入手。

二:教学目标设计

学会聆听是高一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有以下的教学目标:1:建立音乐课堂的常规,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本节课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学生提出课堂的要求是很有必要的。2:建立良好的听觉习惯,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并理解作品的内涵。3:学会审美,学会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聆听声音:

从聆听声音入手,解决两个问题乐音和噪音,简单的说让学生学会辨别什么样的声音是音乐,什么样的声音不是音乐。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声音是自然界的产物,无处不在,闭上眼睛,我们可以听听周围的声音,工地上机器的隆隆声,闹钟的滴答声,夏日的雷声,雨声,冬天的狂风……。这些都是音乐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声音是自然界的产物,音乐不是自然界的而是人为。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二)聆听音乐:

1:欣赏周杰伦的《乱舞春秋》。欣赏这首作品解决两个问题,听和说。设计问题,你们听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运用了非音乐的元素进行创作?作品运用了马蹄声,手机的铃声,奇怪的女声伴唱,说唱等形式,给人一种强烈的群魔乱舞,张牙舞爪之感。歌曲的节奏紧凑,收放自如,特别是场景的描绘,气氛的营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歌曲内涵丰富,动感十足,层次清楚,所有元素的运用,点出了主题《乱舞春秋》。

2:欣赏器乐曲《江河水》。听音乐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音乐曲调低沉,缓慢,让人感到凄凉,悲伤,仿佛让人联想到各种不幸的情景,对往事追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思念。从内心发出无比悲愤,痛苦到极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通过以上两首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体验听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要跨入音乐的大门学会聆听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听的基础上,才会有所想,有所感。正像有人说的“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

3:为什么要学习音乐?有那些作用?

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文化水平和人民的素质。

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音乐展示的文化恢弘的气势,记录的是人群喜怒悲欢,音乐寄托的是民族绵绵的情思,铸造的是一方热土的理想与梦幻。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三)课堂小结:

今天是第一节的音乐课,学会聆听,作为开课的序,让同学们简单的了解如何学习音乐,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点基础,给点思路,以便更好地欣赏音乐,表现音乐。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