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感恩色彩共情小故事

文章 2019-07-13 09:05:16 1个回答   ()人看过

感恩是用一颗充满爱的心来感受,是用一颗宽广的心来体会,使用一颗感谢的心来对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带感恩色彩共情小故事,让我们始终心怀感恩。

带感恩色彩共情小故事1:感恩节的来历

在1621年的春天,英国移民开始在美洲大地上播种。整个夏天,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最后,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和印第安人的帮助,这些移民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这就是感恩节的来历。

带感恩色彩共情小故事2:羔羊跪乳

相传,小羊对它妈妈说:“妈妈,您对我这么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小羊为了报答母羊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便是“羔羊跪乳”。

带感恩色彩共情小故事3:乌鸦反哺

乌鸦小时侯,都是由它妈妈辛辛苦苦地飞出去找食物,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它吃。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飞出去找食物了。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也学着妈妈的样儿,每天飞出去找食物,再回来喂妈妈。照顾老乌鸦,小乌鸦从不感到厌烦,直至老乌鸦自然死亡,这就是“乌鸦反哺”。

带感恩色彩共情小故事4:龙永图的感恩故事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是原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中国参加WTO谈判的首席代表。这位中国入世的功臣,以他的自信、果敢、从容与睿智,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不久前,龙永图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回顾了自己出生、成长和参加WTO谈判的经历。读之,不禁被他深深的“三农”情结所感动。

说起自己的身世,龙永图一往情深:“我们平常都说,我们是吃老百姓的奶长大的,我可是货真价实的。我父亲经常对我说,我有两个恩人,一个是接生了我的那个农民,一个是哺育了我的奶妈。”

龙永图出生于1943年的抗战时期,那时的中国时局动荡,兵荒马乱。母亲怀他的时候,父亲正好在湖南内阳县工作。因为怕不安全,在母亲快要生他的时候,父亲就将母亲从县城送到当时的乡下瓦窑堂村。然而,在龙永图出生的时候母亲却难产了,三天两夜生不下来,最后,连接生婆也束手无策了。当时在很偏僻的农村,大家都觉得没有希望了。

就在这危及两条生命的关键时候,隔壁的一个男性农民走到房间里说,他给自己家里人接过生,可以试试。照当时的地方风俗,男的是不能进产房的,但是因为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只好让他来试试。这个农民到了产房里后,用膝盖顶了母亲的背好几下,顶得很重,龙永图这才生下来。“这个农民确实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我母亲的救命恩人。”龙永图回想起父亲告诉他出生时的情景,至今都感怀不已。

因为是长时间的难产,龙永图出生以后,他母亲已经精疲力尽,根本没有奶水喂他。巧的是,那位接生婆的嫂子正在哺乳,见此状况便主动给他喂奶,从此成了他的奶娘。这段经历,成了龙永图一生难忘的人情债。

龙永图说,如果忘了自己的根,那就是忘了本。他始终铭记着自己的根和本――农村和农民,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天然的血浓于水的情结,所以他能时刻想着农村农民,拼命为农民争利益。这种对农民、对农村的深厚情感,使他在WTO谈判中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关于中美农产品的谈判。他说,我在其他问题上都可以做出让步,但是在农业的问题上我坚决不能让步,因为我清楚知道中国农民的苦处。

尽管龙永图离开贵州已三十余年了,但他始终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也为家乡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龙永图说:“对家乡的感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个人不管他多么伟大,他可以当总统、总理、部长;一个人不管他多么富有,他可以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大的成就,在母亲面前永远是个孩子,在家乡人面前永远是普通人……”

龙永图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中国谚语:“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生活在社会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的一个集体,就像父母赐予了我们生命,大自然延续了我们的生命一样,我们的点滴进步,点滴成功,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因此,我们做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反哺。

反哺对于自然界的鸟儿羔羊来说,可能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人类社会,则应当成为一种精神自觉或道德自觉。在社会和他人的帮助下走出危难的人们,尤其需要这样一种反哺社会的精神自觉。一个不懂得反哺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他仍是个贫穷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何个人都是弱者,因此,奉献社会与反哺社会同为个体生存之必需。现今社会,只想得到不想给予、只知索取不思回报的现象有越演越烈,成为社会不良风气之势。比如,一位老人资助几名大学生完成了学业,然而当老人卧病床榻之时,这些事业有成收入颇丰的大学生竟无一人前去探视,甚至,连起码的问候也没有。倘若一个人连“喝水不忘挖井人”式的精神层次都达不到,侈谈反哺社会就缺乏最起码的道德依据。诚然,乐于助人之人,未必有他人应当回报自己的诉求,可是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却必须要有这样一种诉求。反哺精神是对奉献精神的反馈和共鸣,是让后者绵延永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如果只有奉献之唱,没有反哺之和。奉献之歌就会寥落乃至式微。从这个角度说,反哺社会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精神基础。而反哺精神的缺失,则是一个社会道德危机丛生的重要根源之一。

感恩、回报与反哺,是一种高贵的品德,只有懂得感恩、回报与反哺,我们才能以友善之心对待万物,尊重他人;只有懂得感恩、回报与反哺。我们才会倍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只有懂得感恩、回报与反哺,我们的良心才不会丢失;只有懂得感恩、回报与反哺,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