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里的爱国爱过少年》教案设计

文章 2019-07-13 10:42:21 1个回答   ()人看过

设计理念:

《意大利里的爱国爱过少年》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节选自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思的《爱的教育》文章叙述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文章的特点是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容易吸引孩子认真读下去.

在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深深地被少年的悲惨身世,为他的大义凛然所感动.平时,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具体怎样去热爱自己的祖国,应该去做什么,孩子们并不清楚.而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件小事,把爱国描述的简单而又具体. 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爱国并不单单是抛头颅,洒热血,生活中的爱国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间.因此,在准备讲这篇课文时,我从少年的悲惨身世入手,品词品句,让学生感悟到少年衣衫褴褛,贫穷无助,十分可怜.同时抓住文章中两次扔钱的过程,第一次是乘着酒兴的乘客把钱扔给少年,.第二次扔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少年听到这些人侮辱自己的祖国愤怒地把一把硬币扔到这些人的头上,肩上.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划出描写少年动作的词语,抓住一把,突然,劈头盖脸,砸,等词语进行感悟,想象少年当时的愤怒心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首先,通过自由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少年有了哪些了解

接着通过自己读,指名读,齐读,引接读等各种形式地读,在读中,对重点的词语,句子进行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孩子非常需要钱但又把钱扔掉的原因,懂得应时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从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意大利少年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却不忘祖国尊严的爱国注意精神.懂得时时刻刻的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2,练习上下文理解课文.

3,在理解意大利少年当时的处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少年当时的动作及表情,理解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难点:感受并理解热那亚少年捡钱和扔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少年有了那些了解

请你结合课文 说一说.

点评:从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预设:

可怜:

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国外.

师:是啊,这么年幼的一个孩子,被拐卖到异国他乡,没有了家人的关心,得不到父母的疼爱,真令人——同情啊

请你读一读

(如果学生读的不到位:谁还觉得他可怜,再读一读)

师: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举目无亲啊,那些拐卖他的人是怎么对待这个可怜的孩子的 (请你在文中找一找,谈谈你的看法)

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

生:他们对他十分不好,让他干重活,从来不让他吃饱饭,我觉得他非常可怜.

师:你能用书上的词语来说一说,这就叫做什么 (生:虐待)

点评:通过朗读,理解少年的悲惨身世,并用树上的词语加以概括,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虐待的含义,比起单纯的查阅字典背诵字义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师:少年年龄那么小,在异国他乡,孤苦无依,他们就是这样对待他的,(接读: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