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与种刺议论文

文章 2019-07-13 11:27:30 1个回答   ()人看过

鲜花芳香美丽,自古为人们所钟爱,亲近;荆棘因其有刺,素来为人们所疏远、厌恶。

我们不否认世人对待以上两种事物时的积极选择态度,但事物都应辩证地看待。有的花虽然艳丽但却有毒,人越亲近之越容易为其所害;荆棘虽然刺人却可使人警醒,催人及时改过自新,受其鞭策愈勤,个人收获便也愈大。甚至,鲜花与刺有时还是统一的,玫瑰绚烂芬芳,它的花朵下却长满了毛毛刺。

由此,想到了一个人如何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的问题。

也许是人类天性的“弱点”吧,许多人对赞扬自己的话入耳中听,对批评、抨击自己的话不是左耳进右耳出就是吹胡子瞪眼。他们不是冷静地分析这些话,往往仅凭感情用事,结果自然是不大妙的。本来应该更上一层楼的年轻有为者,却因骄傲自满,沉缅于鲜花与赞扬中而“泯然众人”,甚至走向堕落。相反,原来浑浑噩噩或走过弯路的人,对待别人的评价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就会重新调整自己的座标,卧薪尝胆,矢志事业,不为流言飞语所左右,结果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出现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就是“当事人”对赞扬与批评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对待赞扬与批评应当有一个标准。第一,要看其是否客观。如果是客观事实,那么虚心听取,认真分析。第二,是赞扬的,领其好心,以此勉励自己再上高峰;是批评的,承认自己之不足,探索改进的方法,努力求得进步。“有则改之,无则加劬”。这是对待赞扬与批评的好方法。

日本人是世界公认的优秀民族。的企业管理者对工人常赞扬其成绩,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去干好更多的活儿。曾有位美国研究者写了一本赞扬日本人民族精神的书,日本人看了,不但不沾沾自喜,相反一位要人却发表谈话,说要注意人家是想使我们自我麻醉、懈怠,从而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战胜我们。日本社会何以发达,于此可见一斑。

古人说得好:“良药苦心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其实也体现了如何正确对待赞扬与批评的思想认识。

鲜花与荆棘“刺”,只要对我个人有利,对社会有利,何乐而不种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