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论文

文章 2019-07-13 11:57:00 1个回答   ()人看过

课堂教学是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展开的。这一点有的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做过分析: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田野对于农民,车间对于工人,战场对于士兵。而且,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智育的意义,更具有生活的意义。怎么样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呢?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把学生看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在迫切需要之下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益。

灵活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条件,因为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学习、探索的主动权,学生就有可能会学得更主动、生动。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怎么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

一、引导学生思考,激励主动学习

灵活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只朝心目中的一个方向去寻找答案,应该在放手让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使其对结果作出大胆的猜想,在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需求时,再引导他们去探索,从而碰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除法与分数的关系:5÷8=( )/( ),一般的教学方法,教师出示5个圆片,平均分成8份,用剪下的拼成,得出5÷8=5/8。这样的教学方法指向性单一,学生思维含量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可以作这样的调整,根据1÷8=1/8,让学生大胆猜想:5÷8=(5)/(8),对不对呢?正当大家为此疑惑、争议时,教师启发,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猜想?学生想了许多办法来验证3÷8=3/8,包括上面说的一般方法,效果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发号施令,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当学生发现问题,产生了探索的欲望时,教师鼓励他们积极地探索,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其探索的主动性,等到解决了问题,学生的成功感也会特别大,这对于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内驱力,很有必要性。

二、 把握灵活开放度,促使主动学习

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灵活开放度,即课堂教学的灵活开放要注意数量界限,超过一定的界限,就要引起质变;而量变离这个度太远,则达不到教学目的。这个灵活开放度必须以是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为目标。

例如,教学“画一条直线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图形”这一内容,(1) 教师要求学生尝试。(2) 教师引导: 你们能把所有分法都画出来吗?学生进一步探索,画出许多不同分法,并且总结: 可以分别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但是画不完;(3) 这时,一个学生突然问: 为什么有无数种分法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情绪激昂,又进行深入思考,小组合作研究,师生共同探究,终于发现,不管哪种分法,这条线都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点。

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则有两种不同的对待方法: 一是教师就此收住,不再往下挖掘,这样,课堂教学的灵活开放度没有达到,不能算完成教学目的。另一种教师会如上所述,马上抓住时机,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把握开放的最佳界限,做到放得恰当,收得及时,提高学生思维的含量,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 调整教学步骤,促进主动学习

灵活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进程、接受力,对教学计划作出及时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就会绽放出绚烂的火花,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杜威说过: 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可见,教学过程关键

要看学生是否“用力”,一旦主动学习了,那么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人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