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教育论文

文章 2019-07-13 14:29:30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动手实践,激发创新源泉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如,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一般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然后分工抄写、美化。在完成一张小报编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内容可读性,趣味性,又要考虑排版新颖、巧妙,整体效果别具一格,这一切处处渗透着创新。自编数学小报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老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素质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意义。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是对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一肤浅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经常地选择一些典型数学知识或问题,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促进智力探索,形成创新理念和创造氛围,让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真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的热情和毅力,从而真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