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花巴掌教案及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3 15:17:33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材分析

《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2/4拍,一段体,五声商调式。旋律欢快、流畅,有着浓郁的河北民歌的音调。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数着花的名字,念说着合辙压韵的顺口溜,这些鼓励孩子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新歌词,赋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歌游戏

设计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根据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以“郊游——到花园参观”为线索,将各个教学环节贯穿起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激发学生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在音乐实践中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课时一课时

教学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一、聆听歌曲《打花巴掌》,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指导学生用欢快流畅的歌声演唱歌曲。

二、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

三、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用欢快流畅的歌声唱好《打花巴掌》,表现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

一、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二、按要求编创歌词。

教学准备

电子琴收录机磁带大歌单铃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

师:阳光明媚,多美的春天哪!大家想去郊游吗?跟着老师一起出发吧!

表演《郊游》。

师:大家走累了吧。看!前面有一片大树林,我们歇会儿。大树妈妈真高呀!想唱一首歌吗?

表演《大树妈妈》。

师:前面就是大花园。我们去看看花园里有些什么花?

三、学习新歌《打花巴掌》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

(1)仔细聆听歌曲,里面唱了哪些花?

听后,学生说出一种花教师就出示一种花的图片,直到全部出示完毕。

(2)再次聆听:歌曲是欢快流畅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2、学习歌词。

师:提着篮子跟着老师去采花,走吧!

学生边拍手边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

学生边体会歌曲风格边“对口型”地进行默唱。

4、随琴演唱歌曲。

用欢快的歌声演唱,表达游戏时的愉快心情。

5、演唱歌曲谱。

师:花园里有很多花都变成一个个小唱名藏在符头里,大家仔细认一认,有哪些音符?

学生跟着琴象唱儿歌那样唱曲谱。准确唱好附点八分音符。

四、拍手游戏。

学生边演唱边做拍手游戏。开动脑筋编创各种拍击动作,注意与歌曲节奏或节拍相吻合。

五、编创歌词。

1、在课本规定处编创歌词。

2、编唱各种花的名字补充到歌曲中来。

编的歌词要有鼓励性。编创鼓励大家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健康向上的歌词。歌词要说得顺口。

六、教师小结。

教育学生爱护花朵,不乱摘。

课后反思

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以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针对学校现有的条件,充分利用带图画的大歌单,为教学增添了美感。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有感情地表演了《打花巴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其他一些综合能力。如怎样很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教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这对能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时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事先设计的教学构思为基础,但不受其局限,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要真正从学生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一节课,就是真正成功的一节课。

[打花巴掌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