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里的情感解读

文章 2019-07-13 16:04:37 1个回答   ()人看过

《锦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位失却了青春的诗人对其青春的祭奠,是其在青春的墓碑下献上的最绮丽的花束。

全诗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之意并非客观地描写锦瑟“五十弦”的形态,此句的重心在“无端”二字。“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它既暗示了诗人写作此诗只是发自一种“无端”的思绪,还流露出诗人指责锦瑟之意,仿佛指责因锦瑟的“五十弦”,而让自己蓦然回首那尘封的青春岁月。“五十弦”的锦瑟在此成为一种触发“华年”之“思”的媒介。诗人“情不知所起”而移情到锦瑟上,因而便成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即美丽的青春,意思是说听到这锦瑟弦弦柱柱上所弹奏出的悲声,不禁触动情怀,回想起来那段逝去的青春岁月。尾联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究竟指怎样的情怀,我们还得从中间两联入手,分析作者在“华年”之时就云雾氤氲的情愫。

一、青春时节的迷惘之情

在首联以“锦瑟”和“五十弦”等物象为触发、起兴之后,全诗便完全脱离“锦瑟”这一形象本身真正进入了一种思绪所至的巨大空间。颔联中庄生梦蝴蝶的寓言,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句中“晓”字与“华年”相承应,指生命中的青春时代。“梦”是理想,是梦幻青春的写照,是跃跃欲试的生命向人生搏击前所振动出的串串音符。一个“迷”字既形容梦境的迷离恍惚,也写出梦境后的空虚幻灭怅惘迷离,包含着诗人对青春岁月虚渺朦胧、不可把握的迷惘的感慨。

青春时代,呈现的不仅是梦想的多姿多彩,更多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庄生晓梦迷蝴蝶”还隐含着诗人关于“我是谁”的诗意的哲学性思考。一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人世间的烦恼便开始包围住了他。由此而引发出每个人都在探求一系列形而上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人生的烦恼就永远像毒蛇一样紧紧地纠缠住你,你排遣不了,摆脱不了,躲避不了。“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的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逍遥任自然的庄周庄真人都迷惑了。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露了自己在青春岁月里对“我是谁”这一问题思而不得的迷惘之情。

颈联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中“鲛人泣珠”的意象本身并不朦胧,但是李商隐将这个典故置于“沧海月明”的背景之下,明月以及明月之下泛光的沧海、珍珠、泪珠这四种意象一齐呈现,海天上下星月珍珠迷茫一片,营造出了一种别样的迷离怅惘的情境。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写出了暖日照耀下的蓝田山弥漫着一片挥之不去的烟霭,营造出一种迷茫朦胧的景色,传达出诗人内心无尽的迷惘之情。

二、青春追梦的凄苦之情

颔联中“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运用了“杜鹃泣血”的典故:杜宇号望帝,是传说中的古蜀国先君,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暮春夜夜啼叫,仍然思念着蜀地人民,其声哀怨悲凄,以至于口中流血。这一典故一般用作表达思乡怀人的悲凉情绪,诗人在原典故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加入了“春心”一词,“春心”指因春天庀⒍激发的意念。杜宇因思念故国的意念死后化身为杜鹃,这杜鹃鸟到了暮春时节为他哀鸣。如果说杜宇的“春心”是心系故国,魂牵故土,那么诗人的“春心”就是青春时节葱茏的梦想,是确立人生意义的理想,是每一个儒生胸怀天下的壮志。

杜鹃泣血,一个凄苦的传说。诗人借用此典,可谓意味深长。杜宇生生死死心系故国,李商隐又何尝不时时刻刻心系梦想。一个“托”字,字面上写的是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实际上不仅写出了诗人追求梦想、死而不已的执着,更写出了诗人内心追梦历程中的凄苦之情。这种凄苦,不仅伴随他的青春岁月,还伴随他短暂的、不得志的一生。这种凄苦,或许会随着他的生命的黯然离世而结束,但命途多舛的诗人却不能安然离世,只因青春失意,壮志未酬。

三、青春失意的感伤之情

“沧海月明珠有泪”,这句话用了三个典故:第一,“沧海遗珠”。“仁杰举明经,……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新唐书狄仁杰传)第二,“鲛人泣珠”。“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晋张华《博物志》)第三,“月盈珠圆”。古人认为月亏则珠缺,月盈则珠圆。[1]这三个典故共同创造出了一个极其感伤凄凉的意境:空阔浩渺的沧海之上,明月当空,朗照宇内,被遗弃的晶莹圆润的明珠,像珠泪一样让人怜惜。

“蓝田日暖玉生烟”中“蓝田”在古代指盛产玉的山,古代人们认为美玉埋在山中,在暖日朗照下会散发出光气。“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诗,创造出一个“玉埋蓝田”的意境:暖日朗照,美玉被沉埋于山中,不能向世人展露光润,只能在暖日的烘照下,默默散发出微弱的光气。诗人用此典故不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沉潜下僚、怀才不遇的感伤哀怜,还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或理想无法亲近和把握的惆怅伤感之情。

纵观全联,表面上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其实暗寓着诗人自己的才华如映月生辉的明珠,如流光溢彩的玉石,竟被遗落在茫茫的碧海之中,深埋在厚厚的泥石之下。昔日的梦想犹如日照玉山而散发的烟霭,虽美好但可望而不可即。朦胧的意境所流露出的,是失意难遣的无尽感伤之情。这些意象画面层层重叠、累积,弥漫着一层浓重的怅惘感伤的情思之雾,似隐似现,捉摸不定。

四、寥廓天地中的孤寂之情

颈联中“沧海月明珠有泪”,描绘了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以鲛人泣泪成珠为主体形象的画面。沧海无声,月华如水,耀亮了珍珠;珠光若月,辉映着大海。意境高旷寥廓,清寒袭人,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鲛人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的形象,诗人在对华年已逝的追思中,也许早已潸然泪下,内心一片凄冷,心中充盈着无尽的寂寥与怅惘。

陈子昂有诗云:“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悠悠寥廓天地,不见古人,不见来者,这是何等的孤独、寂寥。沧海月明,泣泪成珠,珠如泪滴。如果说暗夜可以隐藏忧伤和孤寂,而在月明沧海之中,忧伤和孤寂却无处遁藏。沧海是辽阔、广袤的,而一粒珠子则是小小的,沧海之大更显珍珠之小,更显海珠的寂寥与孤独。诗人以海珠自比,表达了自己在茫茫人世中难以言尽的孤寂凄清。

可以看出,诗歌中间两联用心灵化的意象契合诗人的内心情感,用隐喻、典故和象征的手法形成含蓄的抒情风格,创造出一种内在的、朦胧的审美想象空间,在有限的话语中蕴含无限的意味。诗人那复杂、朦胧的情感就在短短的两联中含蓄地显露出来,透过这些隐喻、典故和象征,我们可以“涉江采芙蓉”,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感受诗人微妙的情感之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对于普通人,往往是人到暮年,追思以往,深憾惘然失落。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却无可奈何,惘然若失。普鲁斯特说过:时间摧毁一切,回忆拯救一切。无论是当时的轻度惘然,还是诗人今日的深度惘然,都是时间使然。[2]读完这首诗,我们常常什么也不想说,因为我们深深地浸渍于一片迷离氤氲的惘然中了。

据说,天鹅将死,必有哀歌。李商隐写作此诗的第二年,就陨落郑州,终年47岁。一首《锦瑟》,其实就是一个面对青春墓碑的老者,神色凝重地对逝去的青春献祭,献上一曲不朽的绝唱,祭奠一段迷惘、感伤、凄苦、孤寂的青春岁月。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