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对中国教育意味着什么教育论文

文章 2019-07-13 16:11:23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加入WTO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而又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将产生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进一步说,入世意味着中国的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将出现一系列的发展趋势:教育竞争的全球化、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教育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更加开放、教育功能的全面提升、终身教育的全方位展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教育结构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20XX年11月11日,我国终于结束了长达15年的入世谈判,取得了WTO正式成员资格,这意味着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入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直接而又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将产生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的教育将进入全球化竞争阶段

首先是对生源的争夺。现在的生源争夺主要在国内,即国内各校之间。其中争夺最激烈的是高等院校和高中层次。近年来,国外教育机构参与我国的生源争夺主要是通过各类出口中介组织进行。入世后,国外教育机构将以教育服务的形式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兴办各类教育事业。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压力。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到国外办教育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因此,我们主要是应对而不是出击。

其次是对教师的争夺。对教师的争夺实际上是人才的争夺。现在国内的争夺已经如火如荼。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各高等院校之间。各校为了吸引高层次的人才,不惜重金高价“收购”,如优厚的工资待遇、宽敞的住房条件、高额的科研经费及安排家属工作与子女上学等。入世之后,此类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三是对教育资源的争夺。教育资源既包括教学设施、图书资料,也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品牌,还包括各种新开发的教育软件。入世之后的教育资源争夺主要将表现在教育市场的争夺。通过市场化运作,教育资源将重新配置。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民办学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很可能成为争夺的首选对象。其原因在于目前的民办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师资力量不强的问题。我们的不足很可能成为外国教育机构的突破口。

二、教育的质量标准将趋向国际化

教育质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我国的教育质量标准多年来与国际标准不接轨。而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标准与计划经济的标准大不相同。这里主要是按什么样的标准培养人,即人才标准问题。计划经济总体来说是卖方市场,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而市场经济则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尽管我们现在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但是在质量标准问题上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培养的实际目标是科学家,课程设计的高精尖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形成极大的反差。为此,我们必须尽快调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改变现在的“五重五轻”现象,即重传承轻创新,重知识轻能力,重守业轻创业,重单干轻合作,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的培养模式。

三、教育产品将走向产业化、市场化

教育在WTO中属于服务性行业。服务贸易将迫使我们的教育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教育产品、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将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出现。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议,完全可以理解。有人担心教育市场化会给政府减少投资提供借口。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教育毕竟是一种产业,有产品,有市场,有供求,有价格。教育需要经营。学校的校长是直接的经营者,学校的教师是直接的生产者,学生是教育的服务对象。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校长和教师,学校教育的成败主要看学生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必须对社会有用。大中专学生必须到市场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大中专学生的质量高低,只有到市场上才能得到检验。目前学生报考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就业问题,这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四、办学体制将趋于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办学体制单一、办学规则僵化、办学模式刻板、办学环境封闭、教育资源分散、管理模式滞后,这与入世很不适应。

首先是办学主体多元化。市场经济国家除了国家办学之外,有私立学校、股份制学校,同时国家对这些学校一视同仁。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民办学校在许多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如招生计划、毕业文凭不能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当然这里有民办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问题,但更主要的是法律上没有真正确立民办学校的地位。

其次是办学规则的灵活性。我们现在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教育政策。统一课程、统一大纲、统一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考试,这对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学校的自主权太小。如招生的指标由国家来定,从宏观上讲,有利于总量控制。但从微观上讲,不一定完全符合各校的实际。学校自主权的扩大是一个大趋势,尤其是高校。再如统一考试,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考试的内容、方法、形式也应有所区别。用一张试卷衡量几百万考生,这本身就不符合教育规律。

第三是办学模式多样性。同类学校同一办学模式,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缺乏多样性是我国教育的一大弊端。专科学校与本科院校一个模式,教育学院与普通师范院校一个模式,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一个模式,职业技术学院与普通大学一个模式,这就是我们的现实。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各类学校应当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教育学院,它的任务是培训在职教师。其重点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及教育管理的培训,学历教育是职前教育的任务。由于历史的原因,教育学院现在普遍办成了普通师范院校,严格地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错位。

五、办学模式将更加开放

现在有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好多学校搞封闭式教学。有的已经把学校办成了类似的“劳教所”,学生与社会隔绝,看不到电视,见不到家长;学校、家庭、社会不能有效地沟通;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学生不知道,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尤其是中小学实行这种办法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我们提倡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打破这种封闭式的环境,走开放式的道路。在中小学这个阶段,发达国家太开放,我们太封闭。适度开放是我们应当研究的课题。教育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是教师,物质资源主要是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合理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比如教师,入世之后很可能每个学校的固定教师并不多,而更多的是兼职教师。就像现在大学的外教一样,尽管不是本校的编制,但可以在本校兼课。人员流动、资源共享是个发展趋势。管理模式将趋于个性化。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入WTO,我国将出现一大批股份制学校。股份制学校的出现将对目前的管理模式带来冲击。股份制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董事长聘请总经理,总经理行使管理职能。这种学校的校长相当于总经理。他不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任命,而是由董事长聘任。要求校长是职业管理者。当然不是说,所有学校都是实行这种管理体制,但总有这样的体制出现。

六、教育功能将全面提升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功能。过去我们更多地注重教育的政治功能,即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同劳动生产相结合,最近一个时期又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的产业化、教育的市场化。从国外的情况看,现在各名牌大学提出教育应当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也就是说,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应全方位提升,不可偏废,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面对入世带来的新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用旧的框架同化新问题,而是要在肯定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同时,认真研究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属性。

七、终身教育将全方位展开

终身教育是世界性的趋势。我国目前职前教育任务很重,学历教育任务很大,职后教育、终身教育刚刚起步。面对入世,终身教育将提上议事日程。今后的教育有两块任务要加强:一是职业教育,二是终身教育。现在人们普遍对职业教育有一种偏见,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教育。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职业教育将成为一个热门。过去我们用人看什么学校毕业,是否名牌学校毕业,现在则不同。受教育者只有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社会变革中寻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教育中成人教育将有一个大发展。教育学院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大发展。山西省撤销省教育学院是与教育发展趋势直接相违背的。因为省教育学院担负着全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大任务,这个任务仅仅靠师范院校的成教处是远远不够的。

八、高等教育将走向大众化

从世界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高等教育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精英化阶段、大众化阶段和普及阶段。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5—15%为精英化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目前,发达国家已经由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迈进。而我国尚处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阶段。这个阶段高等教育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市场的供求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人们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曾经有人把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拉动经济的动力,试图由教育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走出低谷,这种观点虽然值得商榷,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确实很大。这一方面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瓶颈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国外教育机构大面积进军中国提供了机会。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很可能成为国内外教育机构争夺的主要战场。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九、教育结构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教育结构包括学历层次结构、办学规模结构、教育功能结构、专业和课程结构等。教育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一方面,合理的教育结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科学的教育结构可以改变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目前我国正在大规模地实行经济结构调整,但制约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结构。一方面是大量的技术岗位缺乏实用人才,另一方面是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人才供给与需求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调。因此,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结构(人才结构)的调整。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教育结构,很可能出现国外教育机构乘虚而入。也就是说,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市场有可能丢失。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速度。在不放松高级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应当指出的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目前,在高等院校模仿普通高等教育附设的职业技术教育或将中等专业学校简单地提升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很值得商榷。职业技术教育如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可能成为历史的败笔,从而造成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巨大浪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