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与其三原文鉴赏

文章 2019-07-13 18:00:01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陶渊明是被称为‘田园山水’诗人,《归园田居》就是他的经典之作,下面是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与其三,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归园田居 其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作品赏析

其二(1)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2)。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3)。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4)。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5)。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6)。

常恐霜需至,零落同草莽(7)。

〔注释〕

(1)这首诗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诗中表现出对纯朴的田园劳动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仕宦生活的鄙弃。

(2)野外:郊野,指乡居。罕:少。人事:指世俗交往。穷巷:“僻巷。寡:少。轮秧(yang 央):代指车马。轮指车轮,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套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住在郊野,很少与世俗交游往来;偏僻的巷子里,很少有车马来往。

(3)掩:关闭。荆扉:柴门。绝尘想:断绝世俗的念头。

(4)时复:常常。墟曲:偏僻的村落。犹“墟里”。曲:隐僻的角落。披:拨开。共来往:指和村里人相互来往。

(5)杂言:世俗尘杂的言谈。但道:只说。

(6)日:一天天地。我土:指自己开垦的土地。

(7)霰(xian 线):小雪珠。草莽:草丛。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

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

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

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

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

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

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 其三》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江西庐山。

晨兴:早上起床。兴,起。

理荒秽:除杂草。理,整顿。秽,田间杂草。

带月:披着月光。带,一作“戴”。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长得高。长,这里易于作“长(chánɡ)”,因草木长得高,才易于打湿衣裳。

沾:沾湿。

愿无违:不要违背隐居躬耕的最初心愿。

古诗今译】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赏析】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作过几次地方的小官,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即弃官归隐田园,直到老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有作品《靖节先生集》传世。

《归田园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写的是诗人的劳动生活情况和隐居田园的决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狭窄的小路被齐腰深的蒿草封盖着,晚上挂的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但衣服湿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初衷就足够了。“衣沾不足惜”一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恰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更为充分。这里的“愿”蕴含了诗人弃官归田以洁身自好的愿望,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更能突出当时社会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白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带月荷锄归”,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粉饰。然而正是这自然平白的诗句创造了作品醇美的意境,形成了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其三(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4)。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躬耕田园的具体描写,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南山:指庐山。稀:稀疏。形容长势不佳。

(3)晨兴:早起。理:管理,治理。秽(hui 会):指田中的杂草。带月:

在月光下。带同“戴”。荷(hè贺):扛,肩负。

(4)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夕露:即夜露。

(5)不足:不值得。愿:指隐居躬耕的愿望。违:违背。

〔译文〕

南山脚下把豆种,

杂草茂盛豆苗稀。

晨起下田锄杂草,

日暮月出扛锄归。

道路狭窄草茂密,

傍晚露水湿我衣。

我衣沾湿不足惜,

但愿不违我心意。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