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钗头凤译文

文章 2019-07-13 18:11:52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陆游的《钗头凤》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下文是小编整理这首诗的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钗头凤——[宋]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

在翠柳摇曳着满城春色*的沈氏园中,一双红润白嫩的手,向我捧着黄封的美酒。往日的欢情已经被无情的东风吹得所剩无几了,纵然相逢却怎么也欢乐不起来。这多年的离别,满怀的愁苦,都是一

时软弱酿成的大错。

如今春风依旧,人却枉自憔悴消瘦,相逢的泪水浸透了手帕,依然在流。桃花依旧年年开,年年落,池塘楼阁也依旧年年空落寂寞。当年的海誓山盟虽然还在,但是却难以从心头寄出,想起来,只

能深埋于心里,就此作罢。

【赏析】

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离异后唐婉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婉及其后夫赵士程邂逅于绍

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婉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本词于沈园壁上。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下面我就按照上下两阕做具体分析。

上阕,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然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开篇三句从眼前所见所感写起,蕴涵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

南枝开遍末?”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如《古

诗十九首》“纤纤濯素手”;苏轼《贺新郎》“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都是借手来显现人物的体态与仪表的范例。但在这首词里,词人不仅借对手的描写来衬托唐婉仪容的婉丽,同时联系

下句“黄縢酒”来看,正是暗示唐婉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陡地唤起词人无限的感慨与回忆: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这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游赏之地。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属他人

。满城春色*依旧,而人事全非。“宫墙柳”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可望而难近这一层意思。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这“东风恶,欢情薄”是借春风吹落繁花来比喻好景不常,欢情难再。“东风恶”一句个人以为应该是指自然界摧残鲜花使之凋落的春风,是一种难以

抗拒的自然规律,抑或是指驱散美好姻缘的封建传统礼制。这对于当时的陆游来说,是无法抗拒的,尽管使其美满婚姻短暂夭折。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是紧承好景不常,欢情难再这一情感线索而来,是陆游在向前妻唐婉倾诉几年来的愁苦与寂寞。

“错!错!错!”情感至深,仿佛每一个字都是由无数的眼泪铸成。但此错既已铸成,即便自责也于事无补,只有含恨终身了。

下阕,是泣诉二人别后的相思之情:虽然眼前风光依旧,然而早已物是人非。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再临池阁。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唐婉再

嫁的处境,也只好作罢。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看似从眼前春色*写起,实则追忆往日的欢情。“人空瘦”,正是柳永名句“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高度浓缩,一

个“空” 字,写出了分别后多年的相思之情,虽然各自都懂得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四句写出了唐婉改嫁后的彼此心中的无限幽怨:“桃花落,闲池阁”,即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登临观赏,可见彼此念念不忘的真挚情

怀。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诗人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其丈夫故事,直接将分别后的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虽然当年的海誓山盟依然萦绕于耳边,然而……

“莫!莫!莫!”结尾这一三字叠句,低婉幽咽,肝肠寸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自己当年在母亲面前妥协所犯过错的深度愧悔。

这首词感情低徊幽咽,如泣如诉,令人读来肝肠寸断,这是这是诗人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愧悔,这是对封建家庭礼教的深刻控诉。

陆游文学成就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