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柳宗元

文章 2019-07-13 18:24:51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在中国璀璨的诗坛上,柳宗元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柳宗元虽然才华洋溢,却屡次遭受政治上的打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唐朝的诗人柳宗元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生

一句话点评:中唐文坛一颗熠熠发光的明星,少年平步青云却遭遇极大政治打击,在被贬地“死后成神”,“古文运动”发起者之一。

793年,又一届科举选拔完成。天子在曲江的紫云楼赐宴,嘉奖进士及第的青年才俊,达官贵人也纷纷列席,物色着自己的东床快婿……

这一年,柳宗元21岁。他充满自信地坐在席上,相信自己能一展宏图、报效朝廷,也告慰自己的祖先。柳家,是“河东三著姓”之一,著名大族。初唐时,柳家和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唐高宗时,柳家竟有22人同时居官尚书省,也就是现在的中央部委。但在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经衰落了。柳宗元出生于安史之乱,兵荒马乱之中,他的父亲柳镇经常薪米无着,他的母亲为了给孩子留一口吃的,常常忍饥挨饿。到他九岁时,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爆发了,他们一家再次饱尝战乱之苦。

还好,柳家虽然败落,到底是书香门第,母亲卢氏更是出身望族。年幼的柳宗元获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年仅四岁,他就能背诵母亲教的古赋。十二岁,他随父宦游江西,就能与当地文人谈诗论道,被纷纷称为“神童”。而进士及第时,他年仅21岁。

进士及第后的第三年,他被选为秘书省校书郎(国家图书馆馆员或国家级出版社高级编辑)。同年,他娶了京兆尹,也就是长安市市长杨凭的女儿为妻。资料记载,这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两人感情甚笃。校书郎只是个小职位,主要负责校对,但到柳宗元31岁这一年,他已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也就是国务院重要部委的高级公务员。

那时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在政治上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打击……

805年,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是为顺宗。顺宗的身边围绕了一批积极的儒生,他们竭力割除弊政,发起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他们抑制藩镇势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王朝史证明,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图样图森破:热血有余,政治敏感不足。看看革新条例,你就会发现这个王朝从中央到地方、从宦官到军官都受到了全方位的打击。仅六个月后,顺宗被迫禅让,宦官们拥护的宪宗继位。宪宗一上台,便对这帮读书人开始了“大清洗”: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

柳宗元和他的好友刘禹锡都被流放了。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那里偏远而艰苦,到任后不久,母亲病逝了。杨氏夫人因难产而死后,柳宗元未再续弦,但与一出身低微的女子生有一女和娘。寂冷的茅棚前,小女儿的莺声呖呖,让柳宗元嘴角露出难得的一丝微笑。但仅仅五年,和娘也夭折了。亲人的离世、环境的艰苦,严重戕害了他的健康,“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最后竟然一走动就膝盖颤抖,一坐下大腿就发麻。

文章憎命达,苦难对于一般人仅仅是苦难,但对于文学家,却会升华成对世界、对人生的表达。到永州后,柳宗元文思井喷,他海量阅读,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以及著名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都是在永州完成。

被贬永州十年后,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一个月后,他们再度被贬:柳宗元改为柳州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播州比柳州更艰苦,而刘禹锡还有八十老母要奉养,一身是病的柳宗元于是几次上书,强烈要求和刘禹锡互换。后来有人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柳州。

柳州在广西,比永州更落后更荒凉。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然而就在柳州,柳宗元开启了一段被人铭记千年的清明政治。他废除蓄奴(类似黑奴买卖)的残酷风习,让奴婢们按劳动算工钱,抵债完便回家与父母团聚;当地人一生病就请巫师做法,他就推广医学,严禁巫医骗钱;他挖掘了好几口井,解决了当地饮水问题,又组织民众垦荒,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反对杀牲祀鬼,又办学启发民智;他种柑植柳建亭,使得柳州风貌大变……

他治理柳州仅四年后病逝,时仅47岁。但他死后,柳州百姓说他成了神,为他立“柳侯祠”祭祀,香火延续至今。

官吏会死,文人会死,皇帝会死,而百姓不死。

临死前,柳宗元曾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交给他。这位肝胆相照的好友没有辜负他,编成了《柳宗元集》。我们今日所看到的柳宗元诗,正出自这本遗稿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