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文章 2019-07-13 18:37:04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陆游的《书愤》是有五首,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其一,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书愤五首·其一》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

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

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

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注释

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1]

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⑥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⑦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⑧空自许:白白地自许

⑨堪:能够。

⑩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11.楼船:战舰。

12.名世:名传后世

阅读答案

8.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

9.“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

10.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1.对这首诗中词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愤”的“书”做动词,书写。标题意为书写一腔悲愤。

B.“早岁”即“早年”,指诗人的青壮年时期。

C.“世事艰”指恢复中原之事不断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

D.“谁堪伯仲间”是说谁能写出像《出师表》那样的名篇呢?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是对现在的慨叹,后句是早岁的豪情,构成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B.颔联回忆两次不寻常的战争经历,是对“气如山”的具体描写。

C.颈联诗意悲凉,一个“空自许”的“空”字,包含多少人生的悔恨与沮丧。

D.全诗由慷慨到苍凉,沉郁顿挫,声情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

参考答案:

8.答案: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9.答案:诸葛亮

10.答案: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11.D

12.C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