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论文

文章 2019-07-13 18:39:40 1个回答   ()人看过

历来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郭沫若先生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世界科技竞争的加剧,时代急需大批创新的人。面对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研究性阅读正是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我们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重要前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发扬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教风。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和讨论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课堂主动权和发言权。只有构筑起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轻松、和谐的气氛,学生才有机会、有时间和空间讲,敢于大胆质疑,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迫切想得到教师的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二、鼓励质疑,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获取知识的开始,疑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教师在指导学生质疑过程中要讲究艺术,巧妙诱导,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可给一个巧妙的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词语,给学生以启发、暗示,使学生顿悟,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又觉“柳暗花明又一村”。要鼓励学生质疑,尤其要引导那些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质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论好坏、深浅,教师要充分肯定,切不可指责与训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质疑习惯的形成,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课内贯彻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会学

刚刚初中毕业的高一新生依赖性较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欠缺。他们希望老师事无巨细全部讲到,好让他们详细记笔记,哪怕是初中学过和注释注明了的内容也要老师重复一遍,不然就感到没有把握。课堂上,我们坚决摒弃那些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做法,按以下基本框架来组织教学。

1.自读预习。这是学习的起步和基础,是个人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全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加旁批眉批,记下自己的鉴赏、评价、感受之类的文字,还要记下阅读中的疑难点。

2.发现交流。在自读预习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读”和“说”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发现的意见,让学生的视线进入课文的每一个角落。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以此为线索串起全文主要内容。

3.质疑提问。学生光有发现是不够的,读书中还应有困惑之处,教师应鼓励、诱导学生把这些问题大胆的提出来,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哪些是基础知识性问题,哪些是文章内容技巧方面的问题;哪些是当堂能够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要课外拓展研究的问题。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以便下一步做更深入的研究。

4.讨论创新。根据上一环节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研究、交流。讨论既可放在课内,也可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以指导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这一环节教师既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又要起到主导作用;既要保障研讨内容的有益和有效,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论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四、课外贯彻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提高综合素质

为改变学生课外阅读中放任自流的局面,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外阅读。

1.根据教材进行延展性阅读,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运用从课堂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并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写评价鉴赏文章。

2.要求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有计划的阅读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并引导学生扣住文学形象、文学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来确定一批课题来进行研读。这样的方式可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快乐,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

3.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推荐学生订阅的《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报刊进行时文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并从中确定一些课题,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这样,语文的学习融汇了其他各学科的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些粗浅的体会。通过这次教学尝试,我们进一步意识到:

①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应注重课前的学习准备。教师应尽可能把媒体选择、使用、控制的权力交给学生,以利学生广收各种有效信息资源,拓展视野。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胶着状态时,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以协作的态度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通过巧妙的点、拨、导、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

③研究性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文本。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的同时,应及时纠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脱离文本,不切实际的穿凿附会倾向。

总之,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带来了教与学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必将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更大的活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