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的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3 20:04:39 1个回答   ()人看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处处呈现新课程理念,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属于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是否落到实处?评价是否多维而全面呢?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如何真正与学习评价的有效性相结合?

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确定新的评价目标

过去我们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客体,但现在看来,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与“学”的状况才是评价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应该具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基本功能:1、对学生所学习的历史知识面做一个测定;2、对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程度做一个判定;3、充分激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和探索欲望。

这样的功能定位意味着纯书面的考试本身并不等同于评价,而仅是评价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为评价提供一定的量化资料。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对老师“教学”的反馈性评价。

根据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为了尽可能做到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评价,我把认知、情感和技能三者都确定为评价目标。总体而言,认知领域包括对基础的、重要的历史知识、概念和原则的了解和掌握;情感领域包括学生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技能领域包括思维能力的基本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