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菊花

文章 2019-07-13 20:36:05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陶渊明与菊已经合二为一,菊花的高风亮节已与陶渊明的安贫守道、孤高无尘的品德完美地叠合到了一起。下面是有关陶渊明和菊花的不解之缘的故事,我们一起阅读了解吧。

陶渊明与菊花结下不解之缘,他在《归园田居》里就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园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却喜先前种下的松和菊还在,他为什么对菊情有独钟呢?

一是由于菊花本身的品性及其引起的联想所致:菊是四季花事中开得晚的一种,其时众芳摇落,万木凋零,“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只有菊花在那萧瑟的秋风中傲然怒放、凌霜盛开,为冷寂荒芜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无疑会令人想到孤标傲世、高洁劲节的君子之德。这也正好与陶渊明的人格一致: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与污浊官吏同流合污,为保全心性毅然辞官躬耕田园,表现出不羡慕荣利,志存逸士之节的品格,也因此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他在《和郭主簿二首》之二也明确道出了爱菊的原因:“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诗人笔下的菊像松一样傲霜而立,又像春花一样美丽多姿,开得既芳香又光彩。正是菊的“贞秀”品质令诗人赞赏不已。菊是诗人的自喻,是其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爱菊还与菊的药用价值有关。菊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可以食用。古人认为,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晋傅玄《菊赋》)”,“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神农本草经》)”。故而菊花被誉为“长寿花”、“延龄客”。古人有“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之言,陶渊明也在《九日闲居》正文写道:“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郑板桥也有相关的诗句流传。既有如此功用,自然成为了文人雅士纷纷吟颂的对象。

陶渊明与菊已经合二为一,菊花的高风亮节已与陶渊明的安贫守道、孤高无尘的品德完美地叠合到了一起。一提起菊就会想起陶渊明,一提到陶渊明也会想起菊,并影响了后代的无数文人。如杜牧有诗:“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折菊》)采摘菊花,孤吟陶诗,可以想见杜牧对陶渊明的向往。元好问:“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由人写到菊,对人对菊都不能忘怀,虽千年而情依旧。郑燮:“想因会得渊明性,烂熳黄花开一墩。”(《菊花》)这里把菊花人格化,认为其有陶渊明的性情,故烂熳开放,人和菊已融为一体。连《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咏菊》诗中也咏道“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可见出陶渊明的人格与菊花品性的融合。

陶渊明的关于菊花的诗

(一)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秾艳能几时?

惟爱此霜杰,单含贞秀姿,故人都壶至,赏趣聊赋诗.

(二)

今生几丛菊,花色又新变.披甲老铸金,西风任酣战.

群芳争媚春,晚节孰为殿.结契浑忘言,应为人所羡.

(三)

采菊东篱下,晨光犹熹微.繁霜拂我帽,零露沾我衣,

寒英自秃发,败叶徒翻飞.荣枯有常理,吾意且忘机.

(四)

芳菊开林耀,因风传冷香.荷鉏不知倦,时为栽花忙.

岂止供欣赏,还宜充糗粮.食之可延寿,有酒须尽觞.

(五)

菊解制颓龄,斯为却老药.花叶附枝干、未尝见凋落.

吾生虽有涯,此命久已托.无酒空服华,闲淫亦云乐.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对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