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的评课稿

文章 2019-07-13 20:56:49 1个回答   ()人看过

上周日听了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大自然的语言》,收获良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执教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亲切的语言,在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教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会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这节课后,我认为执教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课堂上老师先以几种地方方言(比如说四川方言、东北方言还有河南方言)入手,然后引入大自然的语言。接下来让孩子初读课文,纠正字音,解决不理解的生词,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第三步是让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从诗中找出属于大自然的语言。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本节课上。对于孩子们出现不懂的地方,老师都适时的给予学生指导。例如:对于“镶嵌”一词的理解,学生理解的不到位,老师就在屏幕上出示嵌的几种解释,让孩子练习课文去选择,这样降低了学习难度,孩子们也很快的理解了这个词语。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康老师的课上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指导:“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这句话时,问问孩子们去掉红色的字好不好,孩子们能体会到去掉不好,接着告诉孩子们这两个词可以重读。再让孩子们试着读读。这时孩子们读得特别好。

第四、多媒体运用的恰到好处。多媒体是辅助我们教学工作的,执教老师在课上运用自如,非常好的配合的了教学,更好的让孩子们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还要向富有朝气、有思想的年轻教师学习,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