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塔镇小五年级数学第十册电子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3 22:26:38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

打电话教材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运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学生议论。

师:为了诚实“六一”节,学校组织了一个15人的合唱队,星期五放学后教师收到紧急通知,要求合唱组第二天早上彩排,应该用什么方式通知他们呢?

学生议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现在是信息时代,资讯发达,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同学们要好好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打电话,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用什么方式使所有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通知呢?

2、小组活动,探讨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充分利用叙述、图式、颜色等方式表达出来,并算一算用了几分钟?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研究活动后汇报交流辩析。)

学生汇报时老师用图把学生的意思一步一步表示出来。(图略)

3、讲求策略,优化方案。

4、师:到底分几组,每组多少人才能最省时间呢?请同学们分组计论,画一画,算一算。

(小组活动后汇报)

5、大胆猜想,有所创新。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能一次次地节省了时间呢?

师生一边讨论边修改示意图。

6、发表见解,评选方案

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请说说理由。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师:你们的见解都有道理。在安排好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案的速度是很快的,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你们找找看。

(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教学结束,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反思

草塔镇小五年级数学第十册电子教案

第七单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 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 (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3 .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⑴第5 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⑵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 …… 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 (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 (人)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 .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 .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