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变化规律小学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3 23:04:48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内容:课本第115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

(1)1 4 7 10

(2)4 6 8 10

(3)△ ▲ △ ▲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

2、请大家看书第117页,用已掌握的知识把第2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4、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画一画

◇◆□■、◆□■◇、□■◇◆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

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4、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 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

(2) 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

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 如此循环排列。

(3) 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

5、完成第115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6、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难点。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3题

2、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

五、课堂作业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