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歌的政治性

文章 2019-07-14 01:14:42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 要] 论文试从李商隐诗歌的社会性和现实性的角度出发,对李商隐诗歌的政治性进行探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李商隐的成就并没有被充分的肯定,评论者或读者多关注其个人性情的部分,而对其诗歌中所表达的现实思想认识不够。他虽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万丈雄心归于幻灭。但无论是他所写的批判时弊的政治诗,还是抒发状态难申的感遇诗,或深情绵邈的无题诗却都显现着诗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关键词] 政治 责任 悲剧 表现手法

李商隐生活于动荡不安的中、晚唐,这时中央出现宦官专权,跋扈恣肆的局面;这种严酷的客观现实不但对李商隐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他的艺术实践。基于此论文主要从李商隐诗歌所展现的政治性为切入点,以涉足“讽政、忧国、感遇”之诗作为客体进行研究,借以展示诗人对政治的关注和卓然见识。

一、李商隐诗歌所展现的政治责任意识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其政治诗有着“安危须共主君忧”的强烈政治责任意识,很明了的说明了李商隐关注政治的一面。

1、政治讽刺诗直面现实

李商隐政治讽刺诗用了大量笔墨来谴责败国之君。在《马嵬二首》中对造成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唐玄宗进行了深刻辛辣的嘲讽。其一“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讽刺玄宗重色误国、自取其殃。其二:“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讽刺玄宗沉迷女色、荒废朝政以至兵祸骤降、宠妃难保。在政治讽刺诗《富平少侯》:“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候”,“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中讽刺敬宗不关心国事,游猎无度,赐予不节。再从《韩碑》看,李商隐批评文宗“今非乏老成”,“始悔用庞萌”。指出了文宗用人不当,以至不少无辜被牵连。

2、咏史诗借咏史以讽时事

李商隐咏史诗用了大量笔墨谴责败国之君,其批判的矛头富有针对性。如《北齐二首》:“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挖苦死到临头还忘乎所以的北齐后主的可悲可笑。七律《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讽刺隋炀帝奢乐宴游,用“地下若逢陈后主”来推论,从已然推想到未然,从生前预拟死后,诗人在含蓄微婉的抒情中,寓以深刻的思想,讽刺尖锐。全诗从隋亡的史实出发,对整个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进行了概况的批判,也反映出诗人对晚唐的深深忧思。如《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控诉“皇帝的求贤爱才,也都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65页。]讽刺了朝廷崇道求佛的风气。

从以上所论李商隐的诗来看这类诗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本质,显示了诗人独到的政治见识和难能可贵的勇气。

二、李商隐诗歌中所隐含的个人政治悲剧

其好友崔钰在《哭李商隐》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充分概括出他一生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1页。]更是他个人整治悲剧的写照。

1、追求功业

李商隐的追求功名的态度始终是积极的。如《玉山》中写道“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此诗比较明确的传达出作者的政治追求。

因此李商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志愿,放下了自己清高的姿态。他为了得到援引,入朝参政。诗人写了《寄令狐郎中》:“嵩山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他既以梁园的旧宾客自比,又以卧病茂陵家中的司马相如自比,暗含有司马相如被杨得意推荐入京之事,弦外之音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司马相如一样被令狐绹推荐。

在《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这首诗中写到司马相如,这充分反映了李商隐不甘心当幕僚,迫切想回到朝廷的意愿。

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也能体会到李商隐无望中带有的执著“相见时难别亦难”暗含:求见难,就这样辞去也难,表达出诗人对政治的执著追求。“蓬山此去无多路”句诗人似在迫切的陈情中,认为请令狐绹推荐自己进入翰林院有希望,所以说“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此两句诗纪昀评:“不作绝望语,诗人忠厚之遗。” 即指出诗人对政治的不绝望,是忠厚。可是何焯评:“不作绝望语愈悲。”即指出诗人愈是不能决绝,愈是可悲。

2、理想破灭

李商隐遭到党争排斥,一句“此人不堪”成为其理想破灭的源头。在《安定城楼》中作者写道“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把贾生自比虽“忧念时局,悄然流泪,却也于事无补。”[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42页。]

其二是刘蕡贬死,由于李商隐不能参政,把自已的政治理想寄托刘蕡,因此刘蕡贬死暗含着他理想的破灭。李商隐在《哭刘蕡》里写道:“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写李商隐不敢把刘蕡当作朋友,而是当老师看待,这一点在另外两首诗里做了回答,《哭刘司户二首》里“有美扶皇运,无谁荐直言。”《哭刘司户蕡》的“路有论冤,言皆在中兴。空闻遣贾谊,不待相孙弘。”说出了他敬佩刘蕡的原因,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对蕡贬死的悲痛。在《哭刘司户蕡》里说:“一叫千回首,天高不可闻。”他一哭再哭,极度痛惜。

其三是在李商隐《无题四首》里对理想难成的叹惋与绝望。这四首诗的主题是“老女嫁不售”,把“老女嫁不售”比做“恨蓬山远”,所谓的“刘郎已恨蓬山远”但还要“更隔蓬山一万重”,来抒发对理想叹息。而“春风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似乎又指出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追求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如同香销成灰。如薛雪评此诗云“对此情景,其何以堪。[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78页。]”

其四是在李商隐在《锦瑟》里回首自己的一生抒写的沉沧不遇之痛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暧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自比为珠遗沧海、玉埋蓝田,一生郁郁不得志,而此种种却只能追忆体味。读来无不令人惆怅伤感。

从以上所论李商隐的诗来看这些诗歌显露了他穷其之力想有所建树,然命运多舛正如冯浩语:“未五十而殁”、“官不挂朝籍而死”。位卑年促,千百年来怎能不令后人一掬伤悼之泪?[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95页。]

三、李商隐政治诗歌的独特表现手法

1、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

李商隐继承了诗骚的比兴象征手法,如《酬刘司户黄》描绘“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的景象就是托物起兴,以引起下文,渗透着作者对黑暗政局的强烈感受。《井泥》便以井泥起兴污浊的井泥经过一番整理,变成了景色秀美的园林。井泥如此,人的一生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不也是这样的吗? “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昏” 的“青天”、“白日”也不单是表面的意义,以青天、白日的无光象征九重黯隔,有冤难诉。

2、委婉隐喻手法的运用

“他的诗作从来没有直语实境,而是通过“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来曲折隐晦地表现深意。”[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98页。 ]如《重有感》中,不说皇帝受制于宦官,希望忠诚的猛将对宦官进行搏击以正朝纲,却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鱼游沸鼎知无日, 鸟覆危巢岂待风”,以“鱼游沸鼎”、“鸟覆危巢”来比喻泽潞叛镇刘稹一定会被消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把安史之乱后的晚唐王朝比作一个残疾人“筋体半萎痹,肘腋生臊膻”;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把祸国擅权的李训、郑注比作狐假虎威的狐狸和喧闹不已的鸟类, “虎威狐更假,隼击鸟逾喧”。诗里运用的比喻,每一个都是恰如其分地把自己褒贬好恶渗透其中,使人得到强烈的感受。

3、对杜甫诗歌特点的继承

李商隐的长篇政治诗继承了杜甫诗歌“苍凉浑建、沉郁顿挫”[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108页。

综上所论,可见李商隐穷其一生追求功业虽归于幻灭,但无论是他所写的批判时弊的政治诗,还是抒发状态难申的感遇诗,或深情绵邈的无题诗却都显现着诗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而其才智更奠定了他在晚唐的诗坛地位。

参考文献

1、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9年8月,第一版。

2、黄世中:《晚唐社会和政治斗争的一面镜子——论李商隐的政治抒情诗》,《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6期。

3、张伟利:《“崇高”特质与李商隐政治诗》,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8年4月,第2期第8卷。

4、《从李商隐的诗歌论他的参政意识及政治悲剧》,作者佚名。

5、《论李商隐诗歌的忧世情怀》,作者佚名。

]的特点,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诗人以深情而又朴实无华的手法,写出了农村现实和人民生活的惨状。其构思布局深受杜甫《北征》诗的影响,其他诗篇还有《井泥》、《送干牛李将军赴阕》、《韩碑》等,都是其代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