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文章 2019-07-14 01:38:37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两大特色:1。健康向上的思想——积极入世的思想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2。在艺术上,意境扑朔迷离,情意绵绵,富有朦胧美和含蓄美;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善于用典,以深化诗歌的主题。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思想;艺术特色

李商隐(公元812—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是晚唐著名诗人。他与杜牧齐名,两人被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政治诗和爱情诗。“李商隐的政治诗固然有不少佳作,然而相比之下,他的爱情诗毕竟更为著名。”[1]97李商隐的爱情诗既刻画出两情缠绵缝蜷、执着深沉、纯净悠远的境界,又由于社会的种种不幸以及个人浓重的身世之悲,爱情诗又打上了时代感伤的烙印,呈现出一种深刻的悲剧色彩,迷惘惆怅,刻骨寂寥。他把对外在世界的各种复杂感受高度浓缩在爱情诗中,以精美的艺术之笔谱写了一种渗透灵魂的极大悲凉。李商隐的爱情诗感情真挚,格调商尚,意境凄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历来广为人们传诵、研究,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他的爱情诗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极高的艺术造诣这两大特色。

一、健康向上的思想

李商隐爱情诗的思想内容向来是争议十分激烈的,不同的人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的思想基调是健康向上的。许多篇章均或隐或现地反映和抒发了诗人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和一定程度的反抗,对美好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受压迫女子的同情。

(一)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反抗

在李商隐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婚姻,是不合法的,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的。他的初恋就发生在道观中,他与女道士发生了爱情。当时的李商隐既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又要冒着违反道教戒律的危险,这是超越时代的,具有现代自由恋爱色彩的爱情。这场付出了真爱的初恋,虽然陷他们于深深的痛苦之中,但他们仍然幽期密约,苦苦等待、期盼,直到他们的恋爱被人发现。李商隐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一诗中充分表现了对她们的倾心以及对封建宗法和礼教的反抗。他吟叹道:“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晶帘。”这诗是说求仙的自己(“偷桃”指男)和对方(“窃药”指女)不得和好相会,被水晶帘隔着,这是他当时的苦闷所在[1]289。

李商隐和女道士的恋爱没有获得成功,后来他又和洛阳17岁的商人女儿柳枝相爱。李商隐在《柳枝五首》的序文里说得很清楚。柳枝姑娘是一个喜欢自由、不受封建约束的纯真烂漫的女孩:“涂妆绾髻,未尝竞,已复起去”,她很喜欢音乐,“吹叶嚼蕊,调丝揠管,昨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1]291,但是,他们的恋爱同样受到了封建势力的破坏和阻挠,这段恋情很快便夭折了。《柳枝五首》的最后一首写道:“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及对封建势力的愤懑和反抗。尽管这反抗很无力,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来说毕竟是难能可贵的,敢于在诗歌中表达出来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李商隐是一个颇有诗才的人,又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说他是一个“多情才子”毫不为过。在他的一生中,先后与女道士宋华阳、洛阳商人女儿柳枝、泾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及一些无法考查身份的女子发生过爱情。但这绝不能用现代的“一夫一妻”的观点来指责他的花心浅薄。李商隐与女道士、柳枝等的爱情均因种种社会原因不得成功,但自从他与王茂元之女王氏缔结了婚姻之后,他对待自己的爱人是一心一意、缠绵缱绻、忠贞不渝的。

李商隐与王氏婚后感情相当好,特别是虽然自己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他们的感情却越来越深。这桩婚姻使他在政治上陷入牛李党争的泥潭之中,欲脱不能,仕途蹭蹬,因而内心十分苦闷、抑郁,处境非常窘迫、尴尬。因此,他在《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中吟咏道:“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风前作楚囚。”[1]293但这也没有影响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后来他要出去宦游,也写了大量伤离别的诗。如“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临发崇让宅紫薇》)和“露发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岂到白头长只尔,篙阳松雪有心期”(《七月二十九日宗让宅宴作》)。还有《对雪二首》,这两首诗分别写了雪的气色、花样、性情,说它飞舞的姿态是轻盈如霜、如絮,与月色争光,像梅花一样美丽。“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雅送陆郎”,他在这里把他的妻子比作雪花,并安慰她说:“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说北地有龙山,风忽吹来,雪不觉远,况我东行更近,终当早归。在王氏死后,李商隐写了大量悼亡诗,追悼亡妻,缅怀爱人,格调十分悲伤、凄凉,表现了诗人对王氏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深切的怀念,如:“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竞床。”(《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寄》)《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说旧寓已为别人所住,雪絮相和飞不休,使他想起了当日和妻子共同联句的和悦情形;《房中曲》写他们昔日的相爱是“娇郎痴苦云,抱日西帘晓”,可是如今却“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人亡物在,使他感到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他也因相思和悲伤过度而抱病在床,久久不愈。他对王氏的钟情处处可见,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待爱情是忠贞不渝的。

(三)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受压迫女子的同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写自身经历的,也有超越个人、不涉及具体的人,从一个更深广的意义来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李商隐的大量的爱情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受压迫女子的深切同情。譬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找到了最美、最有力的意象,象征双方真诚相爱,忠贞不渝,为了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爱情,他们愿付出一切代价,甚至自己的生命。在《宫女曲》、《宫妓》、《宫辞》及《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等诗作中,反映了宫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同时寄予了诗人对这些失去爱情和自由的受压迫女子的深切同情。又如:“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莫向蹲前奏《落花》,凉风只在殿西头。”(《宫辞》)开头一句用流水比做君王的恩宠,君恩如流水一样漂流不定,宫女之得宠失宠也随之变化不定。今日君恩流来,明日又会流去。宫女今日得宠,明日又会失宠;一旦失宠,君恩就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所以无论失宠得宠,等待她们的都是不幸。第二句写宫女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得宠时害怕君王感情变化,恩宠转移;而失宠时又愁肠欲断,悲苦难言[2]1189。诗歌曲尽无余地刻画出宫女既患得宠又患失宠的矛盾痛苦的心理,表现了宫女的悲惨生活,寄予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