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王安石的诗意

文章 2019-07-14 02:37:57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古往今来,咏竹诗是祖国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是诗歌的源泉,许多著名诗人均热爱竹林,承受竹林的恩泽,写下丰富多彩的咏竹诗,流传我国诗坛。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竹王安石的诗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咏竹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注释

①直节:谓守正不阿的操守。宋岳飞《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②蒿藜:蒿和藜。泛指杂草;野草。 唐杜甫《无家别》诗:“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清余怀《<板桥杂记>序》:“蒿藜满眼,楼管劫灰,美人尘土。”

意思

人们钟爱竹子是因为它直而且有节,且出生就很清瘦,就算老了竹子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坚硬,越来越刚强,深受人们的赞美。

竹子和蒿草蒺藜等一样受到雨露的滋润,但是最后竹子变得如松柏一样傲然挺立,即使在寒冬依然坚挺。

赏析

《咏竹》这首作品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人对于竹子高度颂扬,颂扬其刚正不阿,颂扬其就算在寒冬也勇于与严寒抗争,不畏惧风雨亦不畏惧霜寒,从而表达了诗人不折不挠的坚韧精神与宏伟博大的政治抱负。

古往今来,咏竹作品不在少数,竹子也成为了诗坛中的风云物,文人骚客分别对争相赞叹其气节。而王安石的《咏竹》却一波三折,一个不一样的咏竹诗映入眼帘。先描写其先天不足,后来还描写了后天环境的恶劣,但是竹子没有被这些因素所压倒,它勇于反抗,最终成大器。

这首咏竹不像往来作品,与松竹梅三友出现,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竹。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与现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先来看看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精髓所在。

一王安石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注重后天的学习与培养,所以他在任官期间,扩办学校,注重教育与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方面,施行改革,反对死记硬背,倡导自主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进步和革新的。所以这种主张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这些保守派是儒学者,从小受到了儒家经典的毒害,对于这种创新性的学习思维和方式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

二王安石注重人才的培养,王安石的思维模式无疑是先进的,人才才是国家之栋梁,一个国家的兴衰与人才有着很大的关联。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优秀的人才进行铺垫,这也是现在国家所面临与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这人才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足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王安石抓住了国家发展的根本。

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封建社会,所有人都是死记硬背四书五经,可谓是纸上谈兵,而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则是让学生们学文学武,全方面发展,对学习内容上也有实用性的规定,让学者们将来能学以致用。

从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看现代,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就是现在的教育方针,可以说王安石在千年前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及需要怎么做,他引导人们改革需要创新思维,需要有务实的态度,需要有执着的精神,这也是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现代的启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