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是“根深业茂”的生命手册!

文章 2019-07-14 02:42:44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弟子规》是儿童启蒙教育的良师益友,也是是“根深业茂”的生命手册,我们一起来学习。

《弟子规》,谁读?

大人读,孩子读?

我读,还是劝人读?

自己不读,焉知其妙;大人不读,焉知其要。故大人先读,知良善,而后训子,代代相传。

《弟子规》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首者,第一也,根本也,人格也。做人,何为根本《论语》云“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与。”孝悌,第一人格。生命是一棵大树,树断根,必枯萎。我连根,立命有根,根深业茂。业者,家业、学业、事业、企业,百业兴盛。我们是树,父母及祖宗是我们的生命树根。孝是心态,树与根连而不断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命不离心,心不离根,人心向祖,连根养根,根深业茂。叁代五代,八代十代,连根愈深,枝叶更加繁茂,花荣果实。《中庸》云“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舜帝至孝,感天动地,五福临门。五福者,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何谓至孝?《弟子规》云,“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今日,求福的人多,得福的人少,何故?命断其根,枯萎凋零,诸事不顺。

何为孝悌?《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一百一十叁件事,由事入理,简要详明,知孝言孝,连根养根,根深业茂。

宋朝宰相赵普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明治维新,日本着名实业家涩泽荣一先生,秉持《论语》,大兴“道德经济”,影响了松下幸之助、丰田喜一郎等日本的一代企业家。他将自己的演讲汇集成书,名之为《论语与算盘》。故古今中外,《论语》之光,无处不照。或问,何为《论语》精髓?答,孝悌而已。曾国藩云,“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孝悌是生命树根,《弟子规》是“根深业茂”的生命手册。故人人要读,从小就读,老而不衰,代代相传。

《论语》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之趣,深广无涯,故后世弟子复作《弟子规》以明其事,而实其用。《弟子规》总序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开宗明义,直陈细说《论语》之旨。故《弟子规》,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妙法,内圣外王之门径,格物致知之阶梯,破迷开悟之慈航。

孝是信根,信是命根。生命靠信心,失去信心,人还拥有什么?没有信心,人还能做什么《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因为有信,仁为真仁,义为真义,礼为真礼,智为真智。信心,从何而来?孝,树与根连,父子有亲,母子连心,信心自生。有首歌唱道,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今日,生命最大的隐患是“缺乏安全感,人生最大的伤害是“怨气。父子不亲,夫妻不和,兄弟相争,祖孙不知,后继无人,怀才不遇,事业不顺,学业不兴,恐惧不安,心浮气躁,焦虑失眠,皆是生命断根的衰相。今天,我们所关心的一切心理问题,都从“恐惧”而来。恐惧,从何而来生命断根,人心浮躁,怨天尤人,犯上作乱,天下不安。连根养根,信心生,和气来,根深业茂。《今日弟子规》是连根养根的说明书。

今日弟子,读《弟子规》难,用《弟子规》难,我最初读之,亦感其难。一日,诵读《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言下略悟,知其难在何处。难,难在不曾力行。《弟子规》是靠做才能读懂的生命宝典。

《弟子规》概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夫子所作,其中的主要思想来源与孔子的《论语》学而第一,其中还包含了《礼记》中许多规范的行为准则。

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孝悌、瑾信、亲仁、学文

本文宗旨在于教导弟子如何尽本分、保身心、全人格、推人己、善交友、勉学文,使成为文质兼备的彬彬君子。

为了便于讽诵,而以三字成句,言简意赅,是儿童启蒙教育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故名思义,当时就是说小孩子学习的规矩,那因为我们小时候没有学习过,所以不管我们现在是多少岁都应该补上学习,都先当弟子。其实这和之前上课的内容是有谙合的,就是我们随时都要保持一个谦卑的态度,只要是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只要是好的,我就去学习;只要这个人身上的优点是我没有的,那他(她)就是我的老师。

现在社会进步了,大部分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现在小学到初中,九年都是义务教育,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学费,反而是老师要求着学生学,父母恳求着孩子学。加上现在的教育内容,遵从内心的东西越来越少,竞争高下的东西越来越多。老师为了顺应大流,为了迎合学校和家长的要求,课本知识越压越多,真正为孩子指导做人的道理,为孩子指引人生之路的时间和精力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能让孩子喜爱又尊重的老师是弥足珍贵的。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它,学而时习之嘛,而且是自己实践它,必须是自己做到了的前提下才可以去要求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没有做到的时候,何以去要求别人?再说你只要自己尽量往好了做,别人不用要求也会被你感染带动,往好的方向做。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