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人物语言特色

文章 2019-07-14 03:05:39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鲁迅先生的小说以思想的深刻、格式的特别、语言的丰富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先河。其小说的语言清新凝炼、真切朴实、深刻晓畅、“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成为文学语言的现代化的典范。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孔乙己的迂腐潦倒、祥林嫂的困厄悲惨、闰土的艰辛麻木等等无不鲜活在人的脑海之中。他们的一颦一笑、言谈举止无不贴合其性格特征与生活实际。鲁迅之所以能塑造出如此个性化的人物,得力于他的一支神来之笔。

一、善于通过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是鲁迅小说刻画人物重要特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于小说来说,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就要求小说的语言,特别是人物描写的语言要高度的形象化。鲁迅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倡“画眼睛”的艺术,他深刻地指出:“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人物语言是刻画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家在创作中,必须要根据不同人物阶级、职业、经历、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选择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才能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来。鲁迅也是极善于通过人物个性语言塑造典型形象的作家。他的作品里,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语言都是极富个性化的。

例如《社戏》是鲁迅比较另类的一篇小说。“鲁迅先生的语言一如“豆麦与水草”的清香, 随风迎面吹来, 让人倍感清新与惬意。”[1]而文中孩子们的对话也在不经意间给了我们很多惊喜, 让我们领略了一代最伟大语言大师的风采。

《孔乙己》一文中,主人公孔乙己所说的话并不多,然而几乎句句都是个性化、性格化的语言。例如:“你怎么这样凭空说人清白……”

“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里的茴字,怎样写的?”

“……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

“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

“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这……下回还吧,这回是现钱,这回酒要好。”

“不要取笑!”

“跌断,跌,跌……”

以上文白相间的语言,是孔乙己所特有的语言,它准确、深刻、生动而有分寸地突出了孔乙己的性格。从“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一句中,我们看到了孔乙己那“迂腐可笑而不失斯文” 的性格。在他看来,像偷窃这样的丑事,一旦和读书人发生联系,便不再是一种不光彩的事。不能和一般的偷窃相提并论,就是偷东西被人打断了腿,还要辩解说是 “跌断,跌,跌……”,死要“读书人”的面子。这些语言,把孔乙己心灵深处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传统观念充分地揭示了出来,这种观念是与他长期接受封建教育毒害的身份相称的,从他主动教酒店小伙计“回”字四种写法上,又自然地流露了他故弄玄虚、标榜自己的迂腐思想,从他跟小孩子的交谈中,我们又看到他孤苦无靠的寂寞和他心地的单纯、善良的一面。孔乙己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地塑造更趋于完美。

二、善于运用民族特色也是鲁迅小说语言的一大特色

鲁迅先生小说语言特有的作风和气派就是他小说语言的民族风格。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精湛的研究和深邃的修养,他继承了优秀的民族传统,保存了我国语言的固有优点,又从外国诸多文学名著中吸收了语法、语汇成分。因此鲁迅先生小说语言不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且闪烁着民族风格的夺目光辉。

鲁迅小说一般都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不仅表现在鲁迅深刻地展示了中国从旧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之前的斗争情景,反映了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前夕到一九二五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历史时期旧中国的社会现实,而且还表现在鲁迅创造了适合于表现这种民族生活内容的完美的民族艺术形式。这种民族艺术形式,首先体现在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上。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中国白话写小说的人。推翻陈旧僵死的文言文,创立了以明白晓畅的现代口语为基础的叙述人语言,正是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责献。鲁迅在谈到语言运用上的体会时说: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2]

强调叙述人语言的口语化,并不排斥运用古人的语言。文学语言有历史的继承性,现代汉语是在古汉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要吸收古人有生气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就不但不会使叙述人语言显得陈腐枯萎,反而会使叙述人语言精炼含蓄。试读鲁迅写。

鲁迅小说的语言具有高超的艺术魅力,朴实中能见其富丽,明快又不失其含蓄,凝炼而又能晓其深意。它或妙趣横生、辛辣有力,或韵味浓郁、发人深思,能叫人笑得弯腰而又辣得掉泪,具有一种使人着迷令人绝倒的神奇艺术魅力。作为一名语言大师,其小说的语言特色一直以来都是后人研究的热门话题。

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鲁迅小说的语言进行了研究。他立足于民族语言,对外来语有所借鉴,立足于现代,对古代有所继承,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