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艺术成就赏析

文章 2019-07-14 06:06:10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弟子规》作为中国启蒙文学中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文学作品,其艺术魅力及成就是巨大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弟子规》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弟子规》的艺术成就

《弟子规》上承《论语》,中承《三字经》,是儒家典籍的代表,是训蒙经典,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先总后分,章目清楚明晰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孔子语作总叙,引出孝、弟、谨、信、泛爱、亲仁、学文等的六部分内容,可以说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结构十分严谨。而且,六部分之间也有先后顺序之分,强调先学做人,后学文化,这种内在的逻辑顺序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孝悌是对内维护家庭稳定的规范,谨信是对外处世的准则,泛爱、亲仁是修身的目标,学文是发展的基础,可见,《弟子规》的各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因此,《弟子规》的结构体系是森严的,结构布局合理、严谨,确有独到之处。

(二)内容传承儒家思想,闪耀着睿智的光芒

《弟子规》从总叙到分叙,各部分内容无不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闪耀着儒家思想特有的智慧光芒,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调孝悌伦理,维护家庭稳定

我们知道,儒家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也就是说先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平天下。可见,修身在儒家理论体系中居于何等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修身呢?《弟子规》告诉我们,首先要遵守孝悌之道。如果一个人不守孝悌之道,那么这个人的家庭成员之间一定不能和睦相处,因此这个人的家庭一定不能稳定,就会出现父母与子女反目,兄弟姊妹吵闹隔阂的情况。因此,守孝悌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是维护家庭稳定的基础,作者把孝悌摆在首位,就不难理解了。

2、强调亲仁信念,明确修身目标

《弟子规》所讲的泛爱亲仁信念,其实都在强调一个“仁”字。“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统治者要行仁政,老百姓要讲仁义,这对维护封建王朝的稳定是有重要作用的。我们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仍然需要提倡儒家的仁爱思想,因为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仁爱”是要修炼才能具有的,心中有大爱、仁义,才能行仁爱之事,做仁爱之人。一个有仁爱的人,在修身方面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是品行高尚的。如果我们人人都是有仁爱之心的人,则何愁这个社会不和谐呢?

3、强调谨信准则,确立做人规范

《弟子规》主张做人要严谨、谨慎、诚信、内省,这是做人的规范要求。一个人如果能严谨做人,那么,他就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就会给人做事稳重的印象,就更能获得别人的好感。一个人处世谨慎,他就不容易犯错,就能远离祸事。一个人如果诚实守信,就能获得大家的信任,那么,他做事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就更容易成功。一个人如果能懂得内省,知道见贤思齐,那么,他就能德艺渐进,远离错误。因此《弟子规》强调的谨信准则,是我们立身行事的规范。反观当今社会,因为不严谨做人而犯错甚至犯罪,因为不诚信做事而坑害百姓,损害公众利益的事件不胜枚举,从山西毒酒事件,到苏丹红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再到潲水油事件,哪一件不让人触目惊心?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不禁要问:人的诚信都到哪里去了?讲到这里,我想,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弟子规》这样的经典来重建人的道德体系,构筑人的道德底线了。4、强调学文方法,阐明学习要义

《弟子规》以简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小节。学习方法虽有千百种,但基本的原则和规律还是明确的,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则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用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就不会担心学习学不好。《弟子规》强调的读书“心眼口三到”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其强调的读圣贤书的要求,也值得我们谨记。

(三)语言仿照《三字经》,一段一韵琅琅上口

《弟子规》的语言仿照《三字经》,三字为一句,四小句为一段,每段押一韵。如“圣人训”的“训”和“次谨信”和“信”字,“而亲仁”的“仁”字和“则学文”的“文”字押韵,这种押韵的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当然,《弟子规》的押韵不像唐诗那样一韵到底,因为受到内容的限制,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弟子规》的语言是每四小句换一韵,这种语言风格配合了内容的需要,体现了其灵活多变,形式服从内容的特点。《弟子规》的韵脚有“信、文、懒、承、定、变、亏、伤、去、羞、贤、声、怨、床、绝、生、中、泯、后、到、能、立、余、坐、宜、移、兄、时、手、切、秽、家、则、丑、敬、髀、棱、人、略、问、扬、明、偷、悭、焉、巧、之、传、错、糊、管、跻、警、励、戚、却、亲、恶、辜、载、高、大、訾、新、扰、说、勉、作、亏、少、已、长、宽、言、稀、媚、坏、真、要、起、通、义、正、端、病、处、志、致”,共88个韵脚。其中,有3处重韵未统计,分别为“少、人、之”。另有一段较特殊,为“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算一韵。从押韵角度考虑,个别字的读音要以押韵标准去判断,如“出则弟”部分的“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当中的 “车”应念“jū”,不念“chē”,与“余”字押韵。“信”这一部分的“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当中的“乐”念“yuè”,不念“lè”,愉悦之意,与“却”字押韵。有些句子尾字用今音去读不押韵,但古音是押韵的。这种情况还有几处,此不赘述。这种现象反映了语音的古今演变情况。

四、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弟子规》思想及文华精华。

《弟子规》闪耀着如此睿智的光芒,其思想文华的光芒足可照亮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构筑道德的底线、和谐的基础。在新的时期,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层面传承和弘扬《弟子规》思想和文华精华:

(一)学校层面

1、开展诵读经典活动;

2、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3、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4、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5、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6、开展仁爱教育活动;

7、开展学法教育活动;

8、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9、注重校本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10、注重校园显性景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二)教师层面

1、倡导教师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2、要求教师诵读《弟子规》并取其精华;

3、要求教师通过学习《弟子规》加强师德修养;

4、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进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5、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

6、要求语文教师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引路人;

7、鼓励教师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讲坛;

8、鼓励教师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及文学鉴赏、理论研讨类文章、论文;

9、鼓励教师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鉴赏选修课。

(三)学生层面

1、倡导学生诵读《弟子规》原著;

2、倡导学生诵读儒家经典;

3、倡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

4、倡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

5、倡导学生培养感恩情怀;

6、倡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7、倡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8、倡导学生树立仁爱思想;

9、倡导学生注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社会层面

1、从小学开始倡导诵读《弟子规》;

2、大力开展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活动;

3、大力弘扬儒家思想及文化;

4、开展读书及征文活动;

5、开辟读经典学者讲坛;

6、在全社会开展感恩、诚信、仁爱、孝悌教育活动;

7、大力开展“八荣八耻”学习实践活动;

8、在城市著名景点、街道广告牌、宣传栏中设置体现《弟子规》及儒家文化精华的经典语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