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事《雷锋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文章 2019-07-14 06:42:48 1个回答   ()人看过

雷锋是完善人格净化心灵的楷模,让我们新一代人学会了助人为乐。也许你是一滴水,但你也能滋润一片土地,也许你只是一粒粮食,但你也能哺育有用的生命!让我们学习雷锋,让雷锋精神伴我们成长!下面是关于《雷锋的故事》读后感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在阅读《雷锋的故事》之前,我就已经了解雷锋是一个英雄模范人物。每年3月5日,甚至整个三月里都会有浓浓的“雷锋”情结;我们常说“学雷锋”,那就代表“做好事”;我们说某人“活雷锋”,那就是“做好人”。读了这本书后,我对雷锋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不仅仅是一位平凡的革命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平凡中体现了不平凡,他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雷锋是一个解放军战士,是一个大家学习的标兵。他的生命短暂,只有22年的人生历程,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多,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然而正是每一件小事,体现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革命螺丝钉精神,正如雷锋日记中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还体现在他的学习中,“要学习,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我们每天都在抱怨爸爸妈妈,他们在不停的唠叨,每天逼着我们学习。但有谁知道,父母每天上班都很辛苦,下班后还要忙我们的学习,这些都是为我们好,我们不应该再抱怨,不应该再让父母操心,而是应该好好学习回报父母和老师。学习是我们份内的事情,我们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成为自我行动,自觉地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雷锋的故事作文

17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今雷锋镇)简家塘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庚伢子”。从此,这个小生命开始了他艰苦的童年。

因为许多有条件的人欺负他们一家,害得他的父母。哥哥和弟弟都死了,后来他被六叔祖收养。

直到了1949年,他们在解放军的帮助下,过上了比原来好的生活,雷锋从那是也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雷锋特别喜欢乐于助人,经常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有一次,他和同学看到一位老人拉着几百斤重的板车上坡,走得非常吃力。雷锋二话不说,就和同学一起帮助老人推走,一直把车推到坡顶上。他们因此迟到了十五分钟,遭到了老师的批评,但他们却一句怨言也没有。后来,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在全班表扬了他们,说他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1956年7月,雷锋和他的同学们就要离开母校各奔前程了。大部分同学都准备继续读书,将来考大学,惟有雷锋的回答不同。他要把他所学的知识献给农村。他说:“我相信,只要努力,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能做出贡献!同学们,让我们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1962年8月15日,年仅二十二岁的雷锋永远离人们而去了。

我们应该学习雷锋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

雷锋的故事作文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雷锋的故事,人们都说雷锋是:“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天,雷锋在沈阳车站坐车去外地出差,在车站里,一群人围着一个大嫂在说话。雷锋跑过去打听才知道,这个大嫂带着孩子去山东看她的丈夫,准备上车的时候却把车票弄不见了,于是,雷锋就掏空了身上的钱给大嫂和孩子买了车票,还把大嫂和孩子送到了车上,大嫂问:“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雷锋说:“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还有一次,雷锋也是在沈阳车站坐车去外地出差,那天下着大雨,雷锋穿了一件雨衣就向车站奔去,在车站,雷锋看见了一个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手上拉着一个孩子的妇女走得摇摇晃晃,就把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送到了车上。一问才知道,雷锋和那个妇女坐的是一辆车。到了终点,雷锋问她她的家在哪里,还把他们送了回去,到了他们的家。那个妇女想把雷锋留下来吃饭,可是,雷锋已经消失在了茫茫的大雨中。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执行任务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度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听了这些故事,我决定,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