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文章 2019-07-14 07:48:49 1个回答   ()人看过

《丹柯的故事》这篇文章里我懂得了,做什么是要有勇气、自信,有责任心,要勇于向困难挑战。

丹柯的故事读后感400字1

读了《丹柯的故事》,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体会到了人格的伟大,人博大的胸怀!丹柯在族人并不完全信任和理解下,为了拯救族人,历尽艰辛,最后不惜献出生命,把族人领出绝境,而那些不知好歹的族人却光顾胜利的喜悦,却没有在意拯救他们而死的丹柯,我真为丹柯感到伤心!丹柯在面临族人的咒骂下,却没有对这群绝境中令人感到愤怒,而是对族人的爱越来越强,丹柯爱这些族人,丹柯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拯救他们,用自己燃烧着的爱的心为族人朝去出森林的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望着那获得希望的人们,丹柯笑了,丹柯骄傲地为自己拯救了自己的族人而快乐地笑了!

丹柯这勇敢、责任感和坚毅、果断的行为使我自愧不如,我要学习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要先考虑别人的处境,不能只顾自己,学习丹柯大无畏的精神!用一颗博大的心包容这一切!用一颗爱的心理解他人的处境!

“你们羡慕英雄吗?你们想当英雄吗?” “当然羡慕了,当然想当啊。”回答声是如此的清脆响亮。 《丹柯》是一篇关于英雄的主题,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它出自伊则吉尔老婆子之口,讲述了草原上蓝色火星的由来。

丹柯的故事读后感400字2

《丹柯》是一则以悲剧为结局的故事。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被别的种族赶到森林去了。在森林中,死亡笼罩着他们,只有走出林子,才有一线生机。他们开始害怕。正当他们想把自由献给敌人的时候,英雄丹柯出现了,他组织了族人的投降:“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几句成功地塑造了丹柯勇敢、坚强的性格,为下文做了铺垫。

在丹柯带领族人走出森林的过程中彰显出小说主题的悲剧意味。人们先是推举丹柯领导他们,在遇到密林和危险时却开始抱怨、指责丹柯,说他年轻不能够好好地领导他们。在雷电交加的夜晚,族人更是对他严厉指责,丹柯愤怒了,但因为怜悯族人而熄灭了心头的怒火。丹柯为了让族人停止毫无作用的抱怨和尽快带领他们走出密林,他毅然地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了那颗心,那颗真诚的、燃烧着的心!这样的场景震撼着他们,同时也震撼了黑暗,同时这样一高尚的举动诉说着丹柯一心为公、义无返顾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终于,丹柯用他的心带领族人穿越黑暗的密林。当那些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在为胜利而欢呼时,丹柯倒下了,没有一个族人注意到他,而唯一一个看见他的心的族人,却因为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一脚将它踩碎。在这个过程中,这一族人没有丝毫的犹豫,是那么干脆、果断。看到这儿,我不禁感到愤怒,为族人的态度,对丹柯的死感到不值和可惜。然而这又是一种必然的结局,一种作为悲剧的必然结局。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被摧毁的同时,小说的主人公——丹柯,这个英雄的形象也因此而显得更加伟大。我想这样的结局也预示了族人的最终悲惨结局,记得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读了这则故事之后,你们还羡慕英雄吗?你们还想当英雄吗?此时,面对这个问题,回答声却是那样的稀疏,大家都开始沉思。

丹柯的故事读后感400字3

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读了高尔基的《丹柯的故事》后,它使我对团结的认识又加深了,也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勇敢向前和无私奉献。

这篇文章描述了古代的一个民族,被敌人侵略后,由一位年轻的领导者逃出包围圈的故事。这位年轻的领导者便是丹柯。当大家困在黑暗的森林中慌乱不知所措的时候,丹柯却提出倡议:有自己领导大家逃出森林。然而前行的道路却困难重重,茂密的森林就像有指挥一样,常常阻挡族人前进的道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们开始不信任丹柯,并把怨气都发在丹柯的身上。为了让族人们放心,丹柯掏出了自己的心,照亮了前进的路,走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

通过丹柯我看到了另一些有同样炽热的心的人,他们都以同样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信念。

岳飞,一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抗金英雄,他在青年时,就带兵打仗,收复失地,在他的欲血奋战下,他实现了“精忠报国”的诺言。但是朝中奸臣用十二道金牌招他回京城,不久后入狱,一些奸臣让他写出自己的罪行,他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以示他的愤恨。

像岳飞这样为了民族和人民利益,为自己心中的真理而牺牲自己的人还有很多:像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像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而跳河自杀的王国维像为了抵抗日本侵略,保卫家国的“东方才子”丘逢甲等。

我想这种精神不仅仅古代有,在我们当代同样是灼灼生辉。就在中国不久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同样看到了这种精神。无论是张开自己臂膀为救护学生而最后牺牲的谭千秋老师,还是那些为了营救在废墟下面的人民而奋不顾身的全体人民战士;无论是……他们都传承了这种精神。可见这种精神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磨而褪色,反而变得更加炫丽多彩美丽动人。

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丹柯那宽阔胸怀和大无畏的精神。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