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活动《犟龟的故事》小结

文章 2019-07-14 08:23:02 1个回答   ()人看过

这周,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语言活动《犟龟的故事》,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们非常喜欢,一节课下来,很多孩子都能够单独地讲述了,有了这样的效果,对于连环画《犟龟的故事》我也同样感觉到很有信心。

绘画连环画是一种新型的方式,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语言能力在幼儿阶段已经相当成熟,对于故事内容都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解方法。

在实施《犟龟的故事》这一活动中,我先请幼儿回忆故事内容,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人物特征,对话,在看看、说说中让幼儿感受故事中各个小动物的心理特点,以及犟龟的心理特征,接着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所要绘画的主题内容,并且给孩子们讲了一些有关连环画的内容,例如:连环画需要封面、页数等等,而且设计的画面要鲜艳,让人一看就知道绘画内容;然后请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小组内相互商量讨论自己的绘画意愿,考虑到可能有个别孩子比较自我,合作意识比较弱,所以,我请小组长来安排这部分的孩子。然而当幼儿的作品呈上来的时候,我发现结果并没有我预想中的那么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幼儿的前期经验不够

以前在班级中没有真正的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只有在个别主题中的区域活动中有过这样的形式,但范围还比较局限,大部分孩子对于这样的形式的了解还不够,如:为什么要画封面呢?为什么要加上页码呢?虽然在他们的活动中有所体现,但看得出之前教师给他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导致了“教师说什么,孩子就怎么做”这样的一个局面。

二、 合作意识比较弱

说到连环画就离不开“合作”两个字,就如刚才第一点中说到的,首先因为孩子的前期经验不够,再加上班上有个别“自我”“有个性”的孩子,所以,导致了重复、缺页的现象,我问了这部分的孩子,你们商量了吗?他们有的说“商量过了,可是,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不想画这个小动物,我想画……”……的确,很清晰地看得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确实很弱,但是,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连环画,将连环画的一些历史告诉幼儿,在开展活动之前应该给孩子们事先看一些比较著名的连环画,在看看、说说中既了解了连环画,而且又顺理成章地将“合作”渗透进去。

其次,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在一本完整的连环画作品中,每一张每一页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充分调动他们绘画的积极性。

三、 连环画始终离不开“欣赏”

有孩子提到自己“不会画”,为什么他们不会画呢?可能是我太“高估”我的孩子们了,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只是单纯地引导幼儿回忆、讲述故事的重要情节,重要人物,观看活动课件,接着就到了绘画的环节了,但是我并没有去再深入地强化故事情节中出现的各个人物,到底应该怎么画呢?所以,在幼儿欣赏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再欣赏过课件的过程中,再次分批地出示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图片。

这次是我在班级中的第一次尝试,不过我将继续实践,相信会有更大的突破。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