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教案

文章 2019-07-14 09:13:05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

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

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 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 、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9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因 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 金属。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师组织学生 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并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案例2和例3。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让他们深刻理解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对点训练巩固当堂所学。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 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位置的 判断,那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对比学习两族元素相似 点,总结各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结构

三、周期和族的特点

1.周期特点: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的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或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 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等学生易混、易忘 的东西,最后进行课堂检测,课后进 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化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特意把这节课内容设计成三课时。本课时,重点讲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果仅仅是像以往那样详细地介绍周期表的横行、纵行,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而且课后的遗忘率特别高,为些,在本课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采用了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及对元素周期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教案]相关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