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故事长篇

文章 2019-07-14 11:45:31 1个回答   ()人看过

孟母三迁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折算率故事富有教育意义。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孟母三迁的故事长篇,欢迎大家阅读。

孟母三迁的故事长篇

【注音】mèng mǔ sān qiān

【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成语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成语造句】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说明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拓展阅读:孟母三迁读后感

自从我读了《孟母三迁》这篇文章以后,我受益匪浅,感受至深,久久不能忘记。

这篇文章讲的是:孟母为了儿子在好的环境下生活搬了三次家,分别是:儿子贪玩,不读书孟母便搬到了一个没有贪玩的小孩的地方,这是第一次。孟柯模仿铁师傅打铁的动作就搬到了荒郊野外,这是第二次。外面是大片的坟地可一到清明节,孟子就学人家玩埋死人的游戏,他们又搬了,这次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第三次搬家。孟母看到儿子去跟着念,就送孟柯去学堂读书,后来,得知孟子逃学,孟母便把刚织的布剪成碎片,以来教育孟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家长爱的方式不一样。比如说:孩子做了一件令你高兴的事,你去说一些称赞的话,如果孩子做了令你不称心的事,你可以给予他鼓励和让他振作起来的话。我非常不同意“打是亲,骂是爱。”这句话,难道非要用打骂来表示对孩子的爱吗?那么没有几个孩子能承受得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爱,比如说“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孩子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伤害或影响时,孟母选择了躲避,孟母这个躲避躲得好呀!

每个家长都很爱自己孩子,爱的方式不同,我们都在父母的爱下成长,我一定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希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