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连万家评课稿范文

文章 2019-07-14 12:34:15 1个回答   ()人看过

《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开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堂局限,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天廖老师的这节课让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廖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现代社会通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在教学中廖老师从通信的种类入手,让学生了解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会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通信。在教学中廖老师语言亲切自然,教态大方得体,展现了极高的教学素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和谐,从而圆满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廖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上有三个亮点。

一、开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

拜年是我们传统的文化习俗,也是孩子们在春节期间经历过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拜年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廖老师将拜年的方式作为开课的引入,一下子就将孩子拉进了生活。从开课就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哦!原来通信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时做的很多事都和通信有关。让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为完成后面的教学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造性地解读教材,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信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什么样的通信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廖老师深入浅出,通过学生学习文本了解邮寄程序和通信分类。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给通信方式分家”,让学生清楚地辨析了各种通信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给通信的分类只提到了“看得见的信使”和“看不见的信使”。而廖老师结合行业分类又将它们归纳为邮政和电信两种。个人感觉让孩子这样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孩子分清邮政和电信的业务范围,对孩子的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由此可以看出廖老师在设计教学中依托了教材,更能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孩子的实际生活提供了帮助。

三、走进日常生活,有效运用资源,演绎课堂精彩。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强的课程,然而在品德教材中却只选取了儿童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材料,以几张图片和几句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因此资料的整合运用这一教学环节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课堂上廖老师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了课程资源。

最值得肯定的是善用生活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因此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生活,“生活及即课堂”,廖老师从学生的资源入手,通过现场对讲机连线感受通信的方便和快捷;通过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观看影片,感受通信在危急时刻给人类带来的帮助;通过真实模拟,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的课堂瞬间。

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生活的理念贯穿在整课堂教学之中。这些都是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倡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廖老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新的理念、方法一定会给我今后平时的教学带来帮助。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