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短篇

文章 2019-07-14 15:58:18 1个回答   ()人看过

成语的来源很广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笑话、口头熟语、诗词歌赋等等,整理了几则短篇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安如泰山

西汉景帝时,吴王刘濞府中的一个郎中叫枚乘。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

吴国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恨,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颇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认识到了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

“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并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诸侯王也落得自杀和被杀。这个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识而名声大振。

后来,皇帝派人征召枚乘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就死在了途中。

——《上书谏吴王》

危如累卵

春秋时期,晋灵公贪图安逸,讲究享乐。他有吃不尽的山珍海味,穿不尽的绫罗绸缎,有很多美女侍奉,但他觉得还不够。

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修筑一个九层高台,用来登高望远,俯瞰全国各地。于是,一声令下,把全国的财力、人力都集中起来修筑这个高台。无数农民被征来修高台,连很多妇女也被征来搞后勤,做饭送水,这样土地就荒芜了。

许多大臣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整天这样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将十分危险,都想向晋灵公进言,劝他别这么做了。可是晋灵公早就下了口谕:“谁敢进谏我修高台这件事,全部杀无赦!”如此一来,很多人都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不再进言了,眼看着形势越来越严重。

有个名叫荀息的大臣终于看不下去了,说:“我得向国君进言劝阻。”大家都说:“这可危险。”“你们放心,我自有办法。”于是,荀息就求见晋灵公。晋灵公知道荀息肯定是来阻止他修九层高台的,于是他摘下弓来,拿一只箭搭到弦上拉开,一手夹着箭,一手拿着弓,说:“让他进来吧。”

荀息进来一看,晋灵公箭搭在弦上,看着他说:“荀息,你来干什么?我知道你来干什么。”“大王,您说我来干什么?”“你是来谏阻我修九级高台吧?你不要说,看见这只箭了吗?只要你一说这话,我这手一松就把你射死了。”“大王,您怎么知道我是来劝阻您修高台的?我说了吗?没有呀。大王,我是有一项本领,能够逗您高兴,想在您面前展示展示,我是为了这个来的。”

晋灵公来了兴趣,马上把弓箭放到一边,说:“你有什么可供我观赏的技能?让我看看。”“大王,我可以把这十二个棋子摞起来,然后在这上边再摞九个鸡蛋,还能让它不倒下来,您信吗?”晋灵公当然不相信,说:“你给试验试验。”

于是荀息就让手下人拿来十二个棋子,把它们摞了起来,又让人拿来一筐鸡蛋,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摞,晋灵公看得全神贯注,情不自禁地说:“危险!太危险了!”荀息说:“您别急,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晋灵公好奇地问:“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荀息回答:“更危险的是晋国就快灭亡了。现在农民都不种地,女人们都在烧水送饭,粮食自然也就没了,国库空虚。邻国都知道我国的财力已经不行了,都在磨枪擦剑,准备要进攻我们。他们一兴兵我们晋国可就亡了。”

听了这一番话后,晋灵公突然醒悟过来,于是便立即降旨,不再修高台了。

这便是“危如累卵”这个成语的由来。

——《史记·范睢列传》

城下之盟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王率军队对绞国发动进攻。楚军连连得胜,一直攻到绞国都城的南门。绞国军队不出城交战,竭尽全力把守城池,楚军几次三番攻城,都没有取得成功。

楚国大将屈瑕见此情形,就对楚王说:“绞国国势弱小,处理事情很轻率而不使用计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弱点,用智谋取胜。”然后,他向楚王献了一条计策。楚王一听,认为很好,就依计而行。

第二天,楚国的几十个士兵扮做樵夫模样,到绞国都城周围打柴,来引诱敌军。绞国将领见到楚人在山上打柴,身后没有楚军保护,就派军队捕捉他们,结果三十个手无寸铁的楚人被他们抓住。绞国官兵见这么容易就获得“胜利”,都高兴得笑了起来。

过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兵扮做打柴的樵夫,到山上引诱敌军。绞兵发现后,没有等到下命令,就纷纷出城,到山上捉拿楚人。这时,事先埋伏在城北门的楚兵一起冲杀出来,绞国军队很快就被打得大败。

绞国军队遭到惨败,城池眼看就守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绞国国君为了保住国家,被迫在绞国的城下与楚国签订屈辱的盟约。从此以后,绞国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情,便在各国中传扬开来。

穷兵黩武

三国时期,东吴都督陆逊有一子,名叫陆抗,深通战略,腹有良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由于他才能出众,二十岁时就担任建武校尉之职,统辖五千人马。孙皓成为东吴国君后,封陆抗为镇军大将军,让他严防晋军的进攻。

当时东吴政权非常腐败,孙皓残暴骄奢,好色无度,滥用酷刑,杀了很多无辜的百姓。陆抗多次上书,劝告孙皓爱护百姓,加紧训练军队,把精力用在治国、治军方面。但孙皓把他的意见当做老生常谈,依旧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

公元272年,陆抗领了旨意,统率人马讨伐叛将步阐,在边境和晋军对峙。陆抗知道吴国的力量不行,就与晋军互通使者,不主动出击。孙皓听说后,非常生气,派人责问陆抗为什么吃着国家的俸禄却不打仗。

陆抗给孙皓上了一道奏疏,劝告他说:“现在朝廷在发展农业生产、整顿政治方面没有积极行动,反而想让诸位将领在沙场上立战功,杀敌将。这样一来,我国就会用尽全部兵力,整天打仗,致使耗费的资财数以万计,士兵极其疲劳。敌人的力量没有受到损失,而我们自己倒像是得了一场重病。”

陆抗还指出,目前晋国势力很强,吴国势力弱小。要想战胜大国,就必须停止用兵,增强国家实力,等到天下有变再主动出击。

孙皓看罢陆抗的奏疏,并不赞成,而且觉得陆抗这个人不聪明,难以统兵。后来,由于东吴的统治过于严酷,终于被晋国所灭。人民恨透了东吴政权,所以尽管东吴国破,也不同情孙皓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下一页:相思王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