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教育小故事

文章 2019-07-14 16:44:10 1个回答   ()人看过

中国餐桌礼仪始于周公,经过千百年的演进,在悠久的餐桌历史上,渐渐形成了完善的餐桌礼仪,它代表了一种修养和礼貌,如果我们在平时不注意,就会闹出各种笑话。下面是餐桌礼仪教育小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

餐桌礼仪小故事1

谈餐桌礼仪和教养,我有一个故事。

去年秋天我在茅棚小住的时候,一早来了个和尚说想同住,这人虽然算不上威仪自在,一看就是大庙里住过的,颇懂规矩。

当家在后院烧鼎,不见客。差碎催回说,不着急,先用午饭。午饭后当家说,我们这是阴阳丹房,不留佛家清净单,您再往前看看。和尚走后我们问当家为什么不留单。当家说,监斋观察此人用饭,尝用余光四下扫看数次,当知不是精勤行人,故不留单。

一次茅棚清斋,席间宾主无言。只因一个眼神,就被既成圈子摒除在外了。教养的不足,他人的损失都是连带误伤,真正被损害的是:丧失了融入更高级圈子的绝佳机会,也因此失去了学识更加增进的因缘。

世俗阶级对于礼仪的考察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自己察觉不到的失礼细节,足以成为被他人厌恶、团体摒弃的理由。

大学云:定而后能静。世家对于子弟的教养训练渗透入最为细微的所在。礼仪习惯养成之后,任何的违逆都会被受训者显著觉知,这时礼仪也称为遴选组合圈子的工具。所以爆发户这种样式上的贵族永远不能被上层圈子认可。大学里欠发达地区上来的孩子跟都会子弟玩不到一起,不也是同样道理么?可知教养程度,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们追求上进的重要工具。

譬如常人欲参加跛人跑步大会,为尊重故,常人可以伪跛。倘若跛人欲参加常人跑步大会,乃可以装常乎?有教无教亦复如是。为人父母,切望儿女能成龙凤者,岂不慎哉!

餐桌礼仪小故事2

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生活美德,世代传唱。如今博小,从小教育,倡导礼仪。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应当从小培养。

请您先吃(一)

中午放学回到家,小华按按门铃,奇怪,怎么没人开门呢?他用钥匙开了门,发现爸爸、妈妈不在家,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华,奶奶得了重感冒,我们陪她去医院了,一会儿就回来。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带着奶奶回来了,小华赶快过去搀扶奶奶,关切地问道:“奶奶,您好点儿吗?您先在床上躺一会儿,我去给您倒杯水。”奶奶微笑着夸奖小华:“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饭了,小华主动地帮着盛饭,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这可是小华最爱吃的菜了,他把这盘菜端到了奶奶跟前,奶奶说:“这是专门为你做的”。小华说:“您是长辈,该您先吃。”奶奶高兴地笑了。妈妈不停地往小华碗中夹排骨,小华说:“妈妈,老师说,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有利于健康,而且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妈妈听了,对爸爸说:“咱家的小华懂的真是越来越多了。”

您们也一起来吃吧(二)

有一次,明明过生日,请了十多个同学来他家玩。当开饭时,明明第一个冲到了桌前坐下,看着满桌的好菜,正准备大吃一顿。这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划过他的耳边:“叔叔、阿姨,您们也一起来吃吧!”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他们班的“文明礼仪小标兵”周悦同学,大家也都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她。这时,他才发觉,只有他一个人坐上了桌,顿时,他的脸立刻变成了“火烧云”。是啊,应该懂礼貌,先让长辈入座,学校老师不都是这样教我们的吗?于是,他立刻站起来,低着头使劲地把爸爸、妈妈推到了桌前,和他们一起吃了来。

不管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自己家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吃相是对自己文明形象的一种严格要求,我们理当向不文明吃相等生活陋习宣战。希望我们同学在今后用餐的时候,不仅要吃出健康,吃出营养,更要吃出文明,吃出教养!

我来洗碗(三)

有一天,吃完饭,明明提出要洗碗时,爸爸妈妈担心明明太矮,碗没洗净,衣服倒洗脏了。爸爸则戏言说你会洗碗,妈妈要“失业”了。争论归争论,但明明的积极性要保护这一点爸爸妈妈却是一致的。于是,他们帮明明搬来小凳子,放在水槽前,再给明明套上袖套,围上围裙,一切准备就绪,将一叠油腻的脏碗交给了明明。还没等妈妈嘱咐他“当心”,只听得一声清脆的“哗啦”声,碗打碎了。第二天,买来10只碗,明明主动提出还是由他来洗碗,这回,碗倒是洗得干干净净,可是袖套、毛衣、棉毛衫及围裙上都是水。爸爸妈妈花了好长时间,才把明明的衣服洗净。但是爸爸妈妈没有抱怨,没有批评,而是表扬了明明。明明一高兴,一连洗了好几天的碗。

同学们,其实你们是很能干的,只是爸爸妈妈没有给你们机会罢了。或许,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还小,将来长大了自然会做家务;或许,还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余的都是小事,不必刻意培养。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孩子要掌握哪些基本的餐桌礼仪呢?

1.请长辈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做好示范,吃饭时先请家中长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在长辈还未动筷之前,晚辈不应自顾自地先吃起来。

2.吃完饭之前不要离开座位。除了饭前洗手外,最好让孩子养成吃饭前处理完上厕所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安心、放松地享受美食。

3.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势。这样不但好看,而且还有利于消化。

4.吃饭时不要敲打碗筷或大声喧哗。敲打碗筷、大声喧哗是很没有教养的行为,会引起同桌吃饭的人的反感和厌恶。

5.夹菜时避免在盘中翻来翻去。不要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盘中翻来翻去,有的人甚至将自己喜欢的菜从盘中全部调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给别人,这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并且显得比较自私。

6.吃饭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发出声音。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7.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干别的事情。吃饭的时间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加强亲子沟通的最佳时间,孩子也会有很多事情想与爸爸妈妈分享,请珍惜这段时间。提醒孩子,吃饭时不可以玩玩具。

8.吃完饭后若要先离席,要跟长辈打招呼:“我吃好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