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的礼仪教育包括哪些

文章 2019-07-14 19:59:27 1个回答   ()人看过

1.家庭礼仪教育。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在阐述入则孝的56个句子中,主要是讲对待父母应有的礼仪规范,主要谈到有四个方面:(1)听从父母的教导。“父母呼,应勿缓”句是讲父母招呼子女、有事情吩咐子女做的时候,子女要言语和行动上不拖延。父母在教导子女的时候,子女要恭敬的聆听,接受父母的责备与批评。(2)体贴照顾父母。“亲所好,力为具”句是说子女要了解父母的爱好,体贴父母的想法,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修炼好自己的品行,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3)经常与父母沟通。“亲有过,谏使更”句是讲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在父母犯错时,子女要耐心与之沟通交流,注重方式。(4)思念父母。“丧三年,常悲咽”是说父母去世后,子女应尽丧礼。而对于当今社会父母去世后子女在家守孝三年很难做到,但心中对父母的那份感情不能淡化,要经常感念父母的恩情。

2.个人礼仪教育。

个人礼仪主要是有关个人谈吐、举止、服饰等外在礼仪。在《弟子规》中详细规定了个人在言谈举止方面的礼仪规范。(1)语言方面的要求。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要讲得太快太急、模糊不清。(2)仪表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服装仪容应当整齐清洁,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3)仪态方面的要求。年少的时候,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了酒,就会丑态百出。(4)个人服饰的要求。在穿戴方面,应该重视衣服的整洁大方,而不是华彩艳丽,平时的穿戴不但要符合我们的身份,也要与自己的家庭条件相吻合。

3.社交礼仪教育。

儒家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注重礼仪。(1)社交礼仪原则。在《弟子规》“出则悌”篇中着重谈到了交往礼仪。首先是谈到社交礼仪的两大原则:一是尊重原则。孔子说过“礼者,敬人也。”要怀尊敬之心对待交往的每一个人。二是信用原则。信”在古代人际交往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最基本的原则。《弟子规》“信”篇对诚信的描述对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树立和保持诚信形象有着深远意义。(2)社交言语辞令规范。讲到当子女听到长辈呼喊某人时,应该立刻替长辈去叫被叫者。如果被叫的人不在,子女要马上到长辈那里,看看有什么事情要做。(3)社交行为举止规范。如讲到长辈问子女话时,子女要立即起身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能东张西望。

4.求学礼仪教育。

《弟子规》中的求学礼仪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1)讲力行与学文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求学生不能死读书,因为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气,但也不能一味力行而不读书学习,那样会成为一个固执己见,不明事理的人。这对于当今教育处理理论知与实践引导的关系无疑有很大的启示。(2)讲读书的方法。主要是要求学生读书要专心致志,要用功,要多思多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3)讲读书礼仪习惯养成。要求学生读书的房间要收拾整齐,墙壁、桌子要保持整洁干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