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点拨训练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文章 2019-07-14 22:20:51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我校数学组在学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实验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确定了“自学、点拨、训练、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由老师教会学生到学生会学,最终达到不用教,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自学 点拨 训练 提高

我校数学组在学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实验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确定了“自学、点拨、训练、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由老师教会学生到学生会学,最终达到不用教,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实验,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下面我将此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自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会学数学、乐学数学、善学数学。

自学使学生在课堂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学变主动学,在学习每节内容前先布置预习,因学习内容的不同可安排课前预习或利用课上时间预习。在预习时布置预习提纲,既有对所需知识的回顾,又有对新知识点简单的整理与归纳。学生课前必须深入地学习书中的内容,做到先知先觉,否则既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能提出疑问让老师解答。

二、点拨环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重在“导”,即教师应由主演到导演、由台前到幕后、由主讲到点拨,要求教师点在学生学习的困惑处、拨在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由善讲到少讲、最终精讲。老师的点拨往往是针对学生的疑问,学生每节都要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看谁提得多,提到了点子上,谁就自学的收获大,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拨这一环节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课时老师除了回答学生的疑惑外,不用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有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特别细讲。每节课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得很周到,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做精心的准备,以防难往了自己,这就迫使老师每一节课从不敢怠慢。

三、训练环节

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始终把握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注重题组训练,习题的安排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2)典型性原则;(3)题量适中的原则;(4)趣味性原则。

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各类教学辅导用书,却很难选出一本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书,这样一来训练环节与“小篇子”教学要融为一体,可称得上珠联璧合。我们的小篇子每节课一张16开纸反正面全印上题,全组教师经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然后有一人执笔形成。

有时训练在数学课堂上贯穿一节的始终。在处理教材上的探究环节时,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设成几个小问题,降低难度,学生易于接受。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一节,已知两边及夹角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设置本节的目的在于测量后得出结论,然后再应用结论。在探究这一结论时,我把两个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画在学案上,让学生动手去量,发现两个三角形相似,大大节省了学生自己画图时间,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再有在学案的设计上可弥补教材的不足,整节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思路全呈现在一张小篇子上,有时在课堂的后5至8分钟进行课堂检测,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鞭策作用,力争做到当堂清。

四、提高环节

提高环节是学生学法和教师教法的共同提高,是师生总结、完善、求新的过程,是对新知识再认识、得以升华的一环。

提高环节习题可打破章节,设置一些综合性习题、能力提升题或近几年中考题,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还要因教学内容而定,切不能拿来就用。有些内容学生受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时间紧等因素的制约,自学是学不会的,这样就要求老师必须采用讲授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规律、方法、技巧也需要老师的导、教才能被学生接受。若所有内容都采用此教学模式,不但走不成捷径,还会多走弯路,学生该会的没学会,打消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在数学教学中,我将坚持不懈地运用此教学模式,这是一条适应新课改之路。但在尝试中要大胆改革,敢于创新,不断完善并发展此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