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手》优秀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4 22:39:45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理念:

新课标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同学发展为本”。《万能的手》是集唱歌、欣赏、创编于一体的综合课。这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这节课设计成歌唱、创作、律动表示为一体的综合课。在课堂中,师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既重视同学智力因素的培养,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同学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使每个同学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新鲜的学习感受,充沛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和意义所在。

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爱表示,这是他们的天性,而同学对音乐美的感知是比较肤浅的。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该是在扮演活动中逐渐地进行渗透,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一起的体验、发现、发明来完成,从而感受音乐的美。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本课中设计了从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学唱《理发师》——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和扮演唱《理发师》——认识勤劳的双手发明了美好的生活,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将体验音乐美、欣赏音乐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扮演《理发师》。

2、 通过互动去了解双手的重要作用,从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

3、 通过编创动作和扮演,培养同学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并激发同学热爱劳动的情感,体现劳动的快乐。

教材分析:

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历数了一双手的功劳,洗衣服等家务劳动,补图书、平操场等爱学校的劳动,拾麦穗、拔野草等生产劳动。真是样样事情都会做,因而得到爸爸的夸奖,使同学在歌唱中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旋律采用了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节奏型向配合,生动表示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的形象,深刻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和胜利的喜悦。

教学内容:

1、聆听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2、学习歌曲《理发师》

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励小朋友们大胆运用自身的双手进行扮演、发明,并体会胜利的喜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电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课前律动

2、 师生问好

二、 新授局部: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很高兴和你们见面了。今天梁老师要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个迷语怎么样?(出示课件)仔细听:十个丫丫,分成两家,光会做活,不会说话;弟兄五个,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你猜它是啥?(手)那你们知道手有哪些做用?请小朋友看了大屏幕听了音乐再回答问题。

(二)初次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初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师:好,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手有什么作用”谁来回答?

师:那你们的小手又做过什么?

(三)、教学扮演《理发师》

1、过渡:哗,小朋友的小手真灵巧,能做那么多的事,梁老师决定奖励全班小朋友们,带你们去一个很美的地方澳大利亚。(课件介绍澳大利亚风景)带来一首澳大利亚的歌曲《理发师》听完后,请和小伙伴分享你的感受。

2、初听 《理发师》并交流感受(歌曲的情绪)。

3、歌词教学。

(1)师范念歌词。

(2)分小组自由念,碰到以前不认识的字,不懂得词互相讨论。

(3)全班边读边拍节奏。

4、学唱歌曲。

(1)师范唱。

(2)听歌曲,轻声跟唱。

(3)跟琴轻声唱歌曲,然后再运用其它形式去演唱歌曲,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

5、艺术处置和扮演。

(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分角色扮演歌曲。

(3)选择一种自身喜欢的形式表示歌曲。

三、 拓展局部

(一)巧巧手

1、教师扮演魔术

2、师:同学们,手不只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还能做出优美的艺术造型,请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师:这段舞蹈美吗?

那你们知道跳舞的叔叔阿姨都是些什么人吗?

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手可以协助他们进行语言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小朋友,让我们也来尝试用手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好吗?

(学习手语,爱是我们一起的语言。)

四、 小结

1、师作小结:“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通过这节课,梁老师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灵巧的小手,相信你们以后一定能学会更多的身手,长大了用自身的爱心去关心他人,用自身勤劳的双手来建设祖国。”

2、同学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音乐走出教室。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