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王维古诗的意思

文章 2019-07-14 23:22:48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为了让广大同学们学习及理解古诗《鹿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们!

原文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英文译文

Quiet valley did not see anyone,

Can only hear the voice.

The afterglow of the setting sun in the deep forest,

As in the moss and pleasant scenery.

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赏析

被誉为“诗佛”的王维,所著之诗无不浸染了禅意而言尽意无穷,令人在空花水月般无我之境里体悟现实之外的幽然之境,摩诘的诗总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共鸣,最终窥见内心本我,迎来久违的宁静与释然。

以《鹿柴》一诗为例,全诗未著“我”一字,却感觉得到一位孤独旅人的行迹。看似写景,实则写虚空,写内心的圆满自足:

“空山不见人”,孑然一身于渺无人烟的空谷荒原,目之所及是迷雾般陌生境地,却蕴含着独自面对世界万象的勇气。“但闻人语响”,还是望不见一息人影,熟悉的人声这么近又那样远,如同独我一人置身世外,只是清风忽而送来尘世的喧嚣——即便这样也无法扰乱我心。“反景如深林,复照青苔上”,一束阳光始料未及地惊动了这仿佛凝滞了的深山,透过密林、尘埃与时光,映照青石之上,恰如顿悟的灵光闪现给人以启迪,仿佛来自太虚的意旨,蕴含神意与关切,为结尾增添一抹暖色。诗画的圆满结合是情景相融,臻于艺术高境,正如苏东坡论其《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种物我不分、冥合天人的思想令王维之诗触及自然神韵、人生哲思、与宇宙玄妙。以我拙见,此境成因非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却是此心本静,无可取舍,在平淡之中参透永恒。其诗意蕴之隽永恰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论唐诗之境所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练习

(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_____”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题画》)

参考答案

(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 但闻)

(4) (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5)C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