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故事大全兄弟

文章 2019-07-14 23:57:30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感恩像河流,奔流着,前进着;感恩像浩瀚的大海,有着纳天地的胸怀,载着良知之舟驶向远方。欢迎大家阅读下文的兄弟感恩故事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老二,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的哥哥,先天性脑疾,俗话说,就是弱智。

母亲挥着手里一根小竹竿,对哥哥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为担心他会伤害弟弟,父母更不许他进他们的房间,即使是吃饭,也让他单独在自己的小屋里吃。他经常偷偷蹲在父母的房门外向屋里望去,看到弟弟时,就笑得口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

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也曾被深深疼爱过,只是当年龄相仿的孩子已经学会说话走路时,他却目光呆滞,讲不出一个字来。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了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挨上一顿打。

有时,母亲在院子里抱着弟弟晒太阳。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兴奋地想摸摸弟弟的脸蛋,母亲像逃避瘟疫一样抱着弟弟闪到一边,大声呵斥他,不许碰弟弟,你想把病传染给弟弟吗?

一次,父母不在,他远远地看着姑姑怀里的弟弟,还是傻傻地笑,流着口水。姑姑心一酸,向他招手,说,来,摸摸弟弟的手。他却迅速地躲开,口齿不清,断断续续地说,不……不摸,传……传染……

那天姑姑哭了。他伸手为姑姑擦眼泪,依旧在笑。

(1)

弟弟慢慢长大,已经牙牙学语,有几次,弟弟伸着胳膊,蹒跚着向他走过来,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只是母亲总会慌忙跑过来,把弟弟抱开。

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冰棒,他抿舔着唇,感到炎热而口渴。那些孩子说,你学狗在地上爬,就把冰棒给你。他学了,可他们并没有把冰棒给他,而是笑得前仰后合。

一向动作迟缓的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像疯了一样劈手就抢,那些孩子都吓呆了。他拿着冰棒高高低低地向家跑去,一路上,冰棒不断融化,待他跑回家时,就只剩下可怜的一点了。弟弟正在院子里玩,他趁着母亲没注意,把冰棒举到弟弟面前,说,吃,吃,给弟吃。

母亲只看着他拿着一根小木棍向弟弟比画,冲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他摔倒在地,仅剩的冰棒杆也掉在了地上,他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弟弟学会叫人了,可是从没人教他叫哥。他多希望,他能像所有的哥哥一样,被弟弟叫一声哥。为此,每当弟弟在院子里玩时,他就会在三米外的地方,吃力地大声喊,哥,哥。他想让弟弟听到,让弟弟学会叫他哥。一天,他继续喊着“哥,哥”时,母亲嚷他,一边玩去。这时,弟弟突然抬起头看着他,竟然清晰地叫了一声哥。

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拍着巴掌跳起来,忽然跑过去,用力抱住弟弟,眼泪和口水一起流到弟弟身上。

(2)

他是自小被别人喊着“傻子他弟”长大的,他对这个称谓憎恶至极。所以他看着总是对着他傻笑的哥哥,心中充满厌恶。

一次他又因为“傻子他弟”这个称呼和别人厮打了起来,他被那个同学压在身下,忽然对方的身体轻飘飘地离开了他,是哥哥出手了。

他从未见过哥哥使过这么大的力气,把那个男孩横空举起,摔在地上。男孩顿时在地上滚着喊疼。他害怕了,惹祸了,父亲一定会揍他的。那一刻他恨透了母亲,为什么生一个傻子给他当哥哥。他用力推了哥哥一把,气愤地吼,谁让你多管闲事,你这个傻子。哥哥被推得抵到树上,傻呆呆地看着他。

那天,父亲让他和哥哥并排跪在地上,竹竿无情地落下来时,哥哥趴在了他的身上。忍痛颤抖着说,打,打我。没几天,城里的亲戚带来了没见过的糖果,母亲分给他八块,留给哥哥三块,这样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他理所当然地接受。次日清晨,哥哥在窗外敲着玻璃对他傻笑,踮着脚把一只手伸过来,脏兮兮的掌心里是两块糖。他愣了愣,没有接。哥哥再次伸手时,已变成三块糖。是哥哥仅有的三块糖,他含糊地说,吃,弟吃。

不知为什么,这次他突然不想要,哥哥着急地跺着脚,后来干脆把糖纸剥开,往他嘴里塞。

当他吃下糖时,他清晰地看到哥哥眼里,流出了泪水。

(3)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哥哥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其实哥哥并不明白什么是大学,但是他知道,弟弟给家里争了气,现在再也没有人叫他傻子,而是叫他“君旺他哥”.

他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哥哥还是不肯进他的屋子,而是在窗外给他一个花布包,他打开,竟是几套新衣服。都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们哥俩做的,或者是城里姨妈送的。

原来,这么多年,哥哥一直都没有穿过新衣服。可是,他以及父母,却从未注意过。此刻,他才发现,哥哥穿在身上的衣服磨破了边,裤子短得吊在腿上,滑稽得像个小丑。他鼻子微微发酸,这么多年,除了儿时的厌恶,和长大后的忽视外,他还给过哥哥什么呢?

哥哥还是多年前傻笑的模样,只是眼里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那期待是什么。尽管哥哥不知道他在不断地长高,不知道衣服的款式也旧得他无法穿出门,但他还是假装收下了衣服,高兴地在身上比量,问,哥,好看不?哥哥很用力地点头,笑的时候嘴巴咧得很大。

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说,这个字读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

那天,他反复地教,哥哥就是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间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那是在告诉他,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弟,就没有兄。

(4)

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大学生活显得分外精彩,他几乎忘记了还有个患脑疾的哥哥。

那次母亲在邮局给他打电话时,哥哥同去。母亲絮叨地说了很多后,末了,母亲说,跟你哥也说几句吧。哥哥接过电话后,许久许久没有声音,又是母亲接过来,说,挂了吧,你哥哭了,他在胸口比划着,意思是他想你。

他本想让母亲再把电话给哥哥,他想告诉哥哥,等他回去,教他写字,给他带只有城里才有的糖果和点心,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应了句,那就挂了吧。因为他看到寝室同学好奇的目光,他不想让他们知道,他有一个傻哥哥。

暑假,他买了糖果和点心,路上,他塞了一块糖在嘴里,忽然想起儿时,哥哥强行塞进他嘴里的糖,喉头发紧,糖在嘴里,泛着微微的苦涩。

第一次,他回到家就找哥哥,满院子地喊,哥,哥,我回来了,看我给你带什么了。只是,他再也没找到那个只会对着他傻笑的哥哥,那个年近三十了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哥哥。父亲老泪纵横,艰难地告诉他,一个月前,你哥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他自己也不会游泳啊,把孩子推上来,他就没能上来……父亲蹲在地上失声痛哭着说,我们欠那孩子的太多了!

他一个人坐在河边,对哥哥的记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闪现着。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兄弟”,那是他的字;下边是歪歪扭扭不容易辨认的两个字,只有他能看得出,是哥哥写的--弟兄。

兄弟感恩: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信义兄弟”接力还薪

事件回放:2010年2月10日凌晨,南兰高速上发生重大车祸。

谁也没想到,为了践行“春节前给民工发薪”承诺,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武汉的民工发工钱,连夜从天津驾车回武汉,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

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

暴雪前夕,建筑商星夜启程送工钱

今年50岁的孙水林,在黄陂区泡桐街算得上知名人物。20多年前,孙水林就到外地闯荡,由一个小木匠干起,最终成了北京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除了自己发家致富外,还带着当地的不少村民前往北京、天津等地打工赚钱。据了解高峰时达到200多人。

2月9日,孙水林从北京工地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暴雪封路。

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而此时,先期回汉的民工也正渴盼着孙水林回来。

遭遇不幸,一家五口命殒南兰高速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

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

10日早上,孙东林打电话回家,发现哥哥仍未到家。预感不妙的孙东林开车沿途查找。不久他接到了河南兰考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的电话,要他次日上午9时去辨认遇难者遗体。

11日早晨8时30分许,他早早地就到兰考县人民医院太平间的门前守着。当工作人员打开太平间的门时,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哥哥一家五口全都在里面躺着……

代兄还债60多民工领走33.6万工钱

由于哥哥的后事处理尚需时日,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孙东林和家人商量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

除夕前一天,孙东林拿出哥哥遗留在事故车中的26万元,又从银行提取自己的6.6万元,加上母亲拿出的1万元养老钱,发放到了60多名民工手上。

“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我也不知道该给每个民工发多少钱。我们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孙东林说。

哥哥发薪路上遭遇车祸,弟弟忍痛“接力”还钱,2010年发生在荆楚大地上的一幕令人动容。

“无论多困难,绝不拖欠一分钱”,在哥哥一家遭难后,弟弟孙东林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折射出这对“信义兄弟”的道德魅力。

这样的信义举动,源于20年来的承诺与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

20年来,孙氏兄弟从未拖欠工人一分钱的工钱,他们用诚信践诺,靠信义发展。

俗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君子之财,取之有道。

孙氏兄弟“接力还薪”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做人的良知与品格,更反映了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东西:社会信义。

按照当下社会上某些人的逻辑,“信义兄弟”似乎也有理由拖欠农民工的工钱:孙水林本人被别人拖欠了许多工程款,因此,他再拖欠农民工的工钱,似乎也是没“办法”的事;哥哥一家5个人都走了,弟弟至少可以暂缓替哥哥发还工钱,而没有拿到工钱尾款的农民工,从情理上,似乎也不会因此紧追不放…

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氏兄弟的坚守更加可贵:信守承诺,宁可自己难,也不让他人忧。如此做人做事,谁不愿意和他们合作呢?

孙氏兄弟的义举,当让那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钱的不良老板,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那些靠昧心钱致富的人,是否觉得手烫?有些人挖空心思、钻山打洞,可事业就是做不大、做不好,是不是可以从自己的德行上找找原因?

毋庸讳言,信义的缺失,不只体现在农民工和包工头之间,一定程度上,它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有位劳模去世多年,生前的工资至今未结清,有关方面为此推来推去。如此事情,别说于理、于法所不容,于心、于情又何忍?

还有一例,法院已终审判决,被告向原告还钱。可是,被告至今非但不还,还动用行政的力量,向上级政府“说情况,讲理由”。如此无休止地扯下去,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挑战着道德和法律的尊严。

如此行事,和谐从何说起?如此环境,谁还再来投资?现实中,“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正是一些地方长期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人、一级组织,都需要自律和他律。对不讲信义的人,当务之急便是,不仅要让他们在经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而且还要让他们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比如,对恶意不执行法律的相关单位负责人,果断地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因为,一个良性的社会,应该通过一系列规则和制度,让守信义者得人心,让得人心者得财富。这样,善行义举才会有强大的依托,守信义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和道义,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实现科学发展的必备要素。感谢孙氏兄弟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给我们带来的温馨、感动和震撼,为我们这个社会培植了一方道德沃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