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无臂青年的创业故事

文章 2019-07-15 02:17:09 1个回答   ()人看过

11月下旬,位于闽浙交界的寿宁县犀溪镇际坑村已阵阵寒意,而在该村下坑山一个山涧里的石蛙养殖基地里,无臂青年张燕弟却干得热火朝天。

张燕弟与张小明在挖山芋。

张燕弟在山涧里喂鸭子。

脸庞圆圆的张燕弟笑着对记者说:“石蛙已进入冬眠期,我先喂一下鸭子,等一会儿再带你们去看看石蛙养殖。”只见他走进简易棚里,迅速在自己脖子上箍上一个双边带钩的链条。这是他用来挑东西的工具,叫“链挑”。他用“链挑”钩着小半桶玉米走到山涧一条小溪边,吹着两声口哨,用脚板将玉米从桶里撒出,一大群鸭子便从溪谷的水面“嘎、嘎、嘎”地游过来抢食。我们数了一下,大约有200多只鸭子。

张燕弟用脚指轻松地捉起石蛙。

张燕弟熟练地用脚指拨打电话和上网。

现年33岁的张燕弟,因为小时候一个意外事故,失去了双臂,被鉴定为肢体一级残疾。同时,家中只有一位视力不好的老父亲。因此,他家成了低保户和国定贫困户。

然而,张燕弟以顽强的毅力,不仅可以生活自理,还能用脚翻土种菜、挖竹笋,用脚捉泥鳅、黄鳝和石蛙……这些特技令乡亲们赞叹不已。

张燕弟立志要用创业来摆脱贫困。从2011年开始,他和同村的一位发小、残疾人张小明合伙创办了石蛙养殖场。他俩取长补短,张燕弟没有双手却力气很足,张小明身子矮小但手脚灵活。相同的命运与共同的致富愿望,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一同到外地学习取经,通过手机上网和微信联络,与外地的石蛙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交流。经过几年的实践,张燕弟的石蛙养殖和石蛙苗种培育获得了成功,养殖场初具规模。目前,养殖场共有18个蛙池,内有1万多只石蛙,其中3000多只已养殖了3年。今年石蛙销售收入已达到7000多元。

张燕弟自强不息、立志创业的事迹感动了犀溪镇党政领导,镇里给了他1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并帮助他获得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

眼下,张燕弟正着手申报注册“寿宁县山泉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我现在信心更足了。我们准备在养殖基地里建个小厂房,这样管理起来就更为方便。”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